痢疾变证
变证 疫毒痢是菌痢最常L见的危重变证,在儿科比较多见,临床上要高度重视,积极抢救治疗。
(l)毒邪内闭
【证候】 突起高热,恶心呕吐,痢下黏冻,烦躁谵妄,反复惊厥,神志昏迷,或初起即有高热惊厥而无大便脓血,应做肛拭或灌肠,可发现大便脓血。舌红而干,苔黄厚或灰糙,脉滑数有力。
【辨证】 本证属中毒型菌痢,夏秋多发。饮食不洁,感受暑湿疫毒,邪毒鸱张,化热化火,充斥表里内外,内窜厥阴,而成毒邪内闭之实证。其发病暴急,病情危重。邪毒内蕴肠胃,外发肌肤,故见壮热。毒聚肠腑,上冲及胃,胃气不得降,则恶心呕吐。暑湿疫毒,化火最速,火盛风动,内闭心包,所以见烦躁谵妄,反复惊厥,神志昏逃。毒从下泻,则有下痢脓血。如毒聚内结,肠失传导,不见下痢则病情更为严重。暑湿疫毒内蕴,故舌苔多见黄厚;热灼伤津,可见舌苔灰糙、舌质干红。
【治法】 清肠解毒,泄热开窍。
【主方】 加减。
【处方举例】 黄芩1Og,5g,黄柏lOg,山栀子lOg,白头翁lOg,秦皮1Og。(以5岁为例)
(2)内闭外脱
【证候】 突然面色苍白或青灰,肢厥冷汗,呼吸不匀,皮肤见有花纹,口唇发绀。严重者口吐咖啡样血液,呼吸浅促,节律不匀,目光无神,神志不清等内闭外脱危象。
【辨证】 本证多发生于邪盛正虚或素体内亏的患儿,以及先由一般湿热痢在病程中突然发生者,或由毒邪内闭证转化而来。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耐疫毒熏蒸,元气最易受,故又易由内闭之实转为阳气外脱之虚,而致内闭外脱之危候。正不敌邪,先损阳气,阳气不能通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故见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胃络内伤,则呕吐血液。阳气不能温养肌肤,故皮肤出现花纹。卫气不固,营失内守,所以汗出不温。肾气失纳,心阳不振,故呼吸浅促,节律不匀,脉细数无力。
【治法】 扶正固脱,潜阳息风。
【主方】 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