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
柿
(音士。《别录》中品)
【释名】时珍曰︰从KT,音滓,谐声也。俗作,非矣。(音肺),削木片也。
胡名镇头
【集解】颂曰︰柿南北皆有之,其种亦多。红柿所在皆有。黄柿生汴、洛诸州。朱柿出华山,似红柿而圆小,皮薄可爱,味更甘珍。柿色青,可生啖。诸柿食之皆美而益人。又有一种小柿,谓之软枣,俗呼为牛奶柿。世传柿有七绝︰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宾,七落叶肥滑,可以临书也。
宗奭曰︰柿有数种︰著盖柿,于蒂下别有一重。又有牛心柿,状如牛心。蒸饼柿,状如市卖蒸饼。华州朱柿,小而深红。塔柿,大于诸柿,去皮挂木上,风晒干之佳。火干者,味不甚佳。其生者,可以温水养去涩味也。
时珍曰︰柿高树大叶,圆而光泽。四月开小花,黄白色。结实青绿色,八、九月乃熟。
生柿置器中自红者谓之烘柿,晒干者谓之白柿,火干者谓之乌柿,水浸藏者谓之柿。其核形扁,状如木鳖子仁而硬坚。其根甚固,谓之柿盘。案《事类合璧》云︰柿,朱果也。大者如碟,八棱稍扁;其次如拳;小或如鸡子、鸭子、牛心、鹿心之状。一种小而如拆二钱者,谓之猴枣。皆以核少者为佳。
烘柿︰时珍曰︰烘柿,非谓火烘也。即青绿之柿,收置器中,自然红熟如烘成,涩味尽去,其甘如蜜。欧阳修《归田录》言︰襄、邓人以楂或或橘叶于中则熟,亦不必。
【气味】甘,寒,涩,无毒。
弘景曰︰生柿性冷,鹿心柿尤不可食,令人腹痛。
宗奭曰︰凡柿皆凉,不至大寒。食之引痰,为其味甘也。晒干者,食多动风。
颂曰︰凡柿同蟹食,令人腹痛作泻,二物俱寒也。
时珍曰︰按︰王《百一选方》云︰一人食蟹,多食红柿,至夜大吐,继之以血,昏不省人。一道者云︰惟木香可解。乃磨汁灌之,即渐苏醒而愈也。
【主治】通耳鼻气,治肠不足。解酒毒,压胃间热,止口干(《别录》)。续经脉气(诜)。
【发明】藏器曰︰饮酒食红柿,令人易醉或心痛欲死。《别录》言解酒毒,失之矣
白柿、柿霜
【修治】时珍曰︰白柿即干柿生霜者。其法用大柿去皮捻扁,日晒夜露至干,内瓮中,待生白霜乃取出。今人谓之柿饼,亦曰柿花。其霜谓之柿霜。
【气味】甘,平,涩,无毒。
弘景曰︰晒干者性冷,生柿弥冷。火熏者性热。
【主治】补虚劳不足,消腹中宿血,涩中浓肠,健脾胃气(诜)。开胃涩肠,消痰止渴,治吐血,润心肺,疗肺痿心热咳嗽,润声喉,杀虫(大明)。温补。多食,去面(藏器)。
治反胃咯血,血淋肠,痔漏下血(时珍)。霜︰清上焦心肺热,生津止渴,化痰宁嗽,治咽喉
【发明】震亨曰︰干柿属金而有土,属阴而有收意。故止血治咳,亦可为助也。
时珍曰︰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盖大肠者,肺之合而胃之子也。真正柿霜,乃其精液,入肺病上焦药尤佳。按︰方勺《泊宅编》云︰外兄刘掾云︰病脏毒下血,凡半月,自分必死。得一方,只以干柿烧灰,饮服二钱,遂愈。又王《百一方》云︰曾通判子病下血十年,亦用此方一服而愈。为散、为丸皆可,与本草治肠、消宿血、解热毒之义相合。则柿为太阴血分之药,益可证矣。
又《经验方》云︰有人三世死于反胃病,至孙得一方︰用干柿饼同干饭日日食之,绝不用水饮,如法食之,其病遂愈。此又一证也。
【附方】旧四,新十二。
肠风脏毒︰方说见上。
小便血淋︰叶氏︰用干柿三枚(烧存性),研末。陈米饮服。《经验方》︰用白柿、乌豆、盐花煎汤,入墨汁服之。
小儿秋痢︰以粳米煮粥,熟时入干柿末,再煮三、两沸食之,奶母亦食之。(《食疗》)
反胃吐食︰干柿三枚,连蒂捣烂,酒服甚效。切勿以他药杂之。
腹薄食减,凡男女脾虚腹薄,食不消化,面上黑点者︰用干柿三斤,酥一斤,蜜半斤。
以酥、蜜煎匀,下柿煮十余沸,用不津器贮之。每日空腹食三、五枚,甚良。(孟诜《食疗》)
痰嗽带血︰青州大柿饼,饭上蒸熟批开。每用一枚,掺真青黛一钱,卧时食之,薄荷汤下。(《丹溪纂要》)
妇人蒜发︰干柿五枚,以茅香(煮熟)、枸杞子(酒浸,焙研)各等分。捣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茅香汤下,日三。(《普济》)
面生︰干柿,日日食之。(《普济方》)
鼻窒不通︰干柿同粳米煮粥,日食。(《圣济》)
耳聋鼻塞︰干柿三枚细切,以粳米三合,豆豉少许煮粥,日日空心食之。(《圣惠》)
痘疮入目︰白柿,日日食之,良。
胫烂疮︰用柿霜、柿蒂等分烧研,敷之甚效。(笔峰《杂兴》)
解桐油毒︰干柿饼食之。(《普济》)
乌柿
(火熏干者)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杀虫,疗金疮、火疮,生肉止痛(《别录》)。治狗啮疮,断下痢(弘景)。服药口苦及呕逆者,食少许即止(藏器)。
柿(音览)
【修治】瑞曰︰水藏者性冷,盐藏者有毒。
时珍曰︰,藏柿也。水收、盐浸之外,又有以熟柿用灰汁澡三、四度,令汁尽著器中,经十余日即可食,治病非宜。
【主治】涩下焦,健脾胃,消宿血(诜)。
柿糕
【修治】时珍曰︰案︰李氏《食经》云︰用糯米(洗净)一斗,大干柿五十个,同捣粉蒸食,如干,入煮枣泥和拌之。
【主治】作饼及糕与小儿食,治秋痢(诜)。黄柿和米粉作糗蒸,与小儿食,止下痢、下血有效(《藏器》)。
柿蒂
【气味】涩,平,无毒。
【主治】咳逆哕气,煮汁服(诜)。
【发明】震亨曰︰人之阴气,依胃为养。土伤则木挟相火,直冲清道而上作咳逆。古人以
时珍曰︰咳逆者,气自脐下冲脉直上至咽膈,作呃忒蹇逆之声也。朱肱《南阳书》以哕为咳逆,王履《溯洄集》以咳嗽为咳逆,皆误矣。哕者,干呕有声也。咳逆有伤寒吐下后,及久病产后,老人虚人,阴气大亏,阳气暴逆,自下焦逆至上焦而不能出者;有伤寒失下,及平人痰气抑遏而然者。当视其虚实阴阳,或温或补,或泄热,或降气,或吐或下可也。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济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热,以开痰散郁,盖从治之法,而昔人亦常用之收效矣。至易水张氏又益以人参,治病后虚人咳逆,亦有功绩。丹溪朱氏但执以寒治热之理,而不及从治之法,矫枉之过矣。若陈氏《三因》又加以良姜之类,是真以为胃寒而助其邪火者也。
【附方】新一。
咳逆不止︰《济生》柿蒂散︰治咳逆胸满。用柿蒂、丁香各二钱,生姜五片。水煎服。
或》加青皮、陈皮。王氏《易简》加半夏、生姜。
木皮
【主治】下血。晒焙研末,米饮服二钱,两服可止(颂)。汤火疮,烧灰,油调敷(时珍)。
根
柿
- 柿【本草纲目】图文版
 - 柿【中药大全】
 - 柿【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柿《本草便读》
 - 柿《本草乘雅半偈》
 - 柿《本草乘雅半偈》
 - 柿《本草从新》
 - 柿《本草撮要》
 - 柿《本草分经》
 - 柿《本草分经》
 - 柿《本草分经》
 - 柿《本草纲目》
 - 柿《本草蒙筌》
 - 柿《本草衍义》
 - 柿《冯氏锦囊秘录》
 - 柿《雷公炮制药性解》
 - 柿《名医别录》
 - 柿《千金翼方》
 - 柿《新修本草》
 - 柿《饮膳正要》
 - 柿《证类本草》
 - 柿《证类本草》
 - 烘柿《得配本草》
 - 红柿《医学入门》
 - 柿饼【中药大全】
 - 柿饼《本草易读》
 - 柿饼《本草易读》
 - 柿蒂【果实类中药】
 - 柿蒂【中草药图片】
 - 柿蒂【中药大全】
 - 柿蒂《本草求真》
 - 柿蒂《本经逢原》
 - 柿干《本草备要》
 - 柿干《医学入门》
 - 柿根【中药大全】
 - 柿花【中药大全】
 - 柿花《滇南本草》
 - 柿花《滇南本草》
 - 柿皮【中药大全】
 - 柿漆【中药大全】
 - 柿霜【中药大全】
 - 柿霜《本草易读》
 - 柿霜《顾松园医镜》
 - 柿霜《药笼小品》
 - 柿霜《药笼小品》
 - 柿霜《玉楸药解》
 - 柿叶【中药大全】
 - 柿子【中药大全】
 - 柿子《药性切用》
 - 柿子《饮食须知》
 - 干柿膏《明目至宝》
 - 老鸦柿【中药大全】
 - 罗浮柿【中药大全】
 - 柿饼饭《保健药膳》
 - 柿饼饭《保健药膳》
 - 柿饼方【普外科痔疮】
 - 柿寄生【中药大全】
 - 柿木皮【中药大全】
 - 柿子茶《茶饮保健》
 - 西红柿【中药大全】
 - 西红柿《老年食养食疗》
 - 西红柿《食物疗法》
 - 西红柿《食物疗法》
 - 西红柿《中医饮食营养学》
 - 西红柿《中医饮食营养学》
 - 小柿子【中药大全】
 - 野柿花【中药大全】
 - 丁香柿蒂《汤头歌诀》
 - 丁香柿蒂《汤头歌诀》
 - 干柿煎丸《博济方》
 - 罗浮柿根【中药大全】
 - 毛叶柿叶【中药大全】
 - 柿〈寒〉《食疗本草》
 - 小柿子叶【中药大全】
 - 白果梨柿膏《食物疗法》
 - 丁香柿蒂茶《茶饮保健》
 - 丁香柿蒂茶《食物疗法》
 - 丁香柿蒂散《伤寒括要》
 - 丁香柿蒂汤《冯氏锦囊秘录》
 - 丁香柿蒂汤《冯氏锦囊秘录》
 - 丁香柿蒂汤《妇人大全良方》
 - 丁香柿蒂汤《医方论》
 - 红如柿色舌《中医词典》
 - 木耳柿霜茶【中医食疗内科食疗】
 - 秋柿系良药【中药基础】
 - 柿饼木耳羹《食物疗法》
 - 柿叶山楂茶《食物疗法》
 - ?(音卑)柿《证类本草》
 - ?(音卑)柿《证类本草》
 - 灯芯草柿饼汤《保健药膳》
 - 灯芯草柿饼汤《保健药膳》
 - 理气药之柿蒂【中药基础】
 - 漆柿(绿柿)【本草纲目】
 - 柿蒂化学成份【中药化学】
 - 西瓜西红柿汁《中医饮食营养学》
 - 丁香柿蒂竹茹汤《医方考》
 - 清热润肺话柿子【膳食养生】
 - 秋食柿子五提醒【秋季养生】
 - 柿蒂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
 - 柿子的营养价值【食物营养】
 - 多吃西红柿可防癌【妇科宫颈疾病】
 - 柿蒂(附:柿霜)《中药学》
 - 柿子栽培种植技术【中药种贮】
 - 霜降美食——柿子【膳食养生】
 - 西红柿瘦身大推荐【中医食疗美容食疗】
 - 多吃柿子胃内长结石【普外科】
 - 多吃西红柿有利防癌《中医饮食营养学》
 - 食用柿子注意八不宜【膳食养生】
 - 常吃西红柿抑郁症减半【膳食养生】
 - 黄瓜、西红柿别一起吃【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前列腺患者多吃西红柿【男科前列腺炎】
 - 肾虚男人可多食西红柿【肾病肾虚】
 - 不宜一起吃黄瓜与西红柿【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醋泡西红柿可防动脉硬化【心脑血管偏方秘方】
 - 黄瓜和西红柿不能一起吃【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西红柿汁止胃痛有奇效!【消化胃痛】
 - 西红柿治疗前列腺癌有效【男科前列腺癌】
 - 君迁子(牛奶柿,丁香柿)【本草纲目】
 - 西红柿汤能提高男性生育力【男性饮食】
 - 西红柿不能“壮阳”但可益精【男性饮食】
 - 闽台民俗:霜降为啥要吃鸭和柿【膳食养生】
 - 西红柿治贫血方法及其它6个妙用【膳食养生】
 - 镇咳祛火食疗方-百合柿饼鸽蛋汤【中医食疗儿科食疗】
 
柿
- 柿胃石症【中医知识】
 - 秋柿系良药【中医知识】
 - 柿饼的药用【中医知识】
 - 柿蒂治呃逆【中医知识】
 - 柿树有三宝【中医知识】
 - 柿子的作用【中医知识】
 - 柿子叶功用【中医知识】
 - 朱元璋与柿【中医知识】
 - 柿子全身是宝【中医知识】
 - 柿子入药验方【中医知识】
 - 冰糖柿饼解肺燥【中医知识】
 - 吃西红柿的学问【中医知识】
 - 秋季忌多吃柿子【中医知识】
 - 柿子通身皆是宝【中医知识】
 - 西红柿生津止渴【中医知识】
 - 西红柿洋葱鱼扒【中医知识】
 - 滋阴健脾西红柿【中医知识】
 - 吃柿子呵护心血管【中医知识】
 - 黄瓜西红柿送凉爽【中医知识】
 - 秋季忌空腹吃柿子【中医知识】
 - 认清催熟的西红柿【中医知识】
 - 肾虚吃多点西红柿【中医知识】
 - 夏季防癌吃西红柿【中医知识】
 - 夏季瘦身吃西红柿【中医知识】
 - 药用植物柿圆斑病【中医知识】
 - 老人吃西红柿做熟好【中医知识】
 - 生吃青西红柿会中毒【中医知识】
 - 西红柿可防前列腺癌【中医知识】
 - 西红柿可治疗十种病【中医知识】
 - 夏季忌空腹吃西红柿【中医知识】
 - 肠胃不好能多吃柿饼吗【中医知识】
 - 吃柿子不当易患胃结石【中医知识】
 - 木蝴蝶配柿蒂治梅核气【中医知识】
 - 秋季忌螃蟹与柿子同食【中医知识】
 - 秋季忌柿子与甘薯同食【中医知识】
 - 柿子汁牛奶方治高血压【中医知识】
 - 西红柿加绿茶美肤功效【中医知识】
 - 西红柿能提高精子质量【中医知识】
 - 孕妇食用西红柿要小心【中医知识】
 - 黄瓜和西红柿不能一起吃【中医知识】
 - 秋季吃柿子预防动脉硬化【中医知识】
 - 西红柿:生吃还是熟吃?【中医知识】
 - 西红柿餐后吃更有利健康【中医知识】
 - 夏季血压低者忌食西红柿【中医知识】
 - 西红柿+西兰花抗癌力量大【中医知识】
 - 西兰花加西红柿抗癌力量大【中医知识】
 - 夏季忌食用未成熟的西红柿【中医知识】
 - 秋季缺铁性贫血患儿忌食柿子【中医知识】
 - 西红柿是前列腺的“保护伞”【中医知识】
 - 男性,西红柿加海产可治男性不育【中医知识】
 - 西红柿食疗方-家庭药膳食疗方精选【中医知识】
 - 大蒜、西红柿、绿茶防癌作用比较突出【中医知识】
 - 有防癌及心梗功能专家培育紫色转基因西红柿【中医知识】
 
《本草纲目》果部
- 李
 - 李实
 - 李核仁
 - 李根白皮
 - 李花
 - 李叶
 - 李树胶
 - 杏
 - 杏实
 - 杏仁(杏核仁)
 - 杏花
 - 杏叶
 - 杏枝
 - 杏根
 - 巴旦杏
 - 梅
 - 梅实
 - 乌梅
 - 白梅
 - 梅核仁
 - 梅花
 - 梅叶
 - 梅根
 - 木梅
 - 桃
 - 桃实
 - 桃仁(桃核仁)
 - 桃毛
 - 桃枭
 - 桃花
 - 桃叶
 - 桃茎,桃白皮
 - 桃胶
 - 桃符
 - 桃橛
 - 栗
 - 栗实
 - 栗内薄皮
 - 栗壳
 - 栗毛球
 - 栗花
 - 栗树皮
 - 栗根
 - 天师栗
 - 枣
 - 生枣
 - 大枣
 - 枣核,枣仁,三岁陈枣核中仁
 - 枣叶
 - 枣木心
 - 枣根
 - 枣皮
 - 仲思枣
 - 苦枣
 - 梨
 - 梨实
 - 梨花
 - 梨叶
 - 梨木皮
 - 鹿梨
 - 棠梨
 - 海红(海棠梨)
 - 木瓜
 - 楂子
 - 楂
 - 温孛
 - 山楂
 - 赤爪木
 - 庵罗果
 - 柰(频婆)
 - 林檎(文林郎果)
 - 柿
 - 漆柿(绿柿)
 - 君迁子(牛奶柿,丁香柿)
 - 安石榴
 - 甘石榴
 - 酸石榴
 - 酸榴皮
 - 酸榴东行根
 - 榴花
 - 橘
 - 橘实
 - 黄橘皮
 - 青橘皮
 - 橘瓤上筋膜
 - 橘核
 - 橘叶
 - 柑
 - 橙
 - 柚
 - 枸橼
 - 金橘
 - 枇杷
 - 杨梅
 - 樱桃
 - 山婴桃
 - 银杏
 - 胡桃
 - 胡桃仁
 - 油胡桃
 - 胡桃青皮
 - 胡桃树皮
 - 胡桃壳
 - 榛
 - 阿月浑子
 - 槠子
 - 钩栗
 - 橡实
 - 槲实
 - 荔枝
 - 荔枝实
 - 荔枝核
 - 荔枝壳
 - 荔枝花,荔枝皮根
 - 龙眼
 - 龙眼实
 - 龙眼核
 - 龙荔
 - 橄榄
 - 橄榄实
 - 橄榄仁
 - 橄榄核
 - 木威子
 - 庵摩勒
 - 毗梨勒
 - 五敛子
 - 五子实
 - 榧实
 - 海松子
 - 槟榔
 - 大腹子
 - 椰子
 - 无漏子
 - 桄榔子
 - 木面
 - 波罗蜜
 - 无花果
 - 阿勒勃
 - 沙棠果
 - 蟾子
 - 麂目
 - 都桷子
 - 都念子
 - 都咸子
 - 摩厨子
 - 韶子
 - 马槟榔
 - 枳(蜜枳)
 - 秦椒
 - 蜀椒
 - 崖椒
 - 蔓椒
 - 地椒
 - 胡椒
 - 毕澄茄
 - 吴茱萸
 - 食茱萸
 - 盐麸子
 - 醋林子
 - 茗
 - 皋芦
 - 甜瓜
 - 瓜蒂
 - 西瓜
 - 葡萄
 - 婴郁
 - 猕猴桃
 - 甘蔗
 - 沙糖
 - 石蜜
 - 刺蜜
 - 莲藕
 - 莲实
 - 藕
 - 藕丝菜
 - 藕节
 - 莲薏(苦薏)
 - 莲蕊须
 - 莲花
 - 莲房
 - 荷叶
 - 红白莲花
 - 芰实
 - 芰花
 - 乌菱壳
 - 芡实
 - 乌芋
 - 慈菇
 - 附录诸果
 - 诸果有毒
 - 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