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疾病概述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病,以真皮内淀粉样物质沉着为特征。临床以苔藓样型和斑状型较常见。
诊断要点:
一、苔藓样型:1. 好发于双胫前,其次为上臂、腰背和大腿,多对称分布。2. 典型损害为2mm左右坚实丘疹,半球形,表面粗糙、角化或光滑,淡褐色。3. 皮疹密集成片,可呈念珠状排列而具有特征,但不融合。4. 自觉剧烈瘙痒。5. 慢性过程。6. 组织病理示真皮乳头嗜伊红染的无结构团块状物质。
二、斑状型:1. 好发于中老年女性。2. 皮损常位于肩胛间区,亦可累及躯干和四肢。3. 皮损由多数褐色斑疹聚合成网状或波纹状。4. 自觉症状不明显或有轻痒。5. 组织病理与苔藓样型类似。
5 症状体征
淀粉样变苔藓又称苔藓样淀粉样变病。多见于中年,两性均受累,皮损多对称分布在两小腿胫前,其次在臂外侧、腰、背和大腿。早期为针头大小褐色斑点,后变成尖头丘疹,渐增大,直径达2mm左右,扁平隆起,半球形、圆锥形或多角形,质硬,显棕色、褐色、黄色、淡红色或正常肤色,光滑发亮呈蜡样,或表面有少许鳞屑、角化过度和粗糙,顶端有黑色角质栓,剥离后顶部留脐形凹陷。早期皮疹散在,以后则密集成片,但不融合。
7 病理生理
近年对皮肤淀粉样蛋白形成的研究表明,许多不同的细胞或组织如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胶原纤维及肥大细胞均可合成或衍化淀粉样蛋白。其机制如下: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通过丝状变性,形成许多角蛋白小体,与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EKH4)反应,形成淀粉样蛋白;慢性刺激皮肤,如用尼龙刷反复搔抓或长期机械性摩擦,可导致角质形成细胞损伤,发生丝状变性,脱落到真皮乳头层,被巨噬细胞吞噬,最后也形成淀粉样蛋白。也有认为与基底细胞分化及成纤维细胞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