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汗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yáng hàn

2 英文参考

yang-hidrosi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阳汗为病证名[1]。指热汗[1]。见《景岳全书·杂证谟》。

4 辨证论治

景岳全书·杂证谟》:“阳汗者,热汗也……阳证自汗盗汗者,但察其脉证有火,或夜热烦渴,或便热喜冷之类,皆阳盛阴虚也。宜当归六黄汤为第一,保阴煎亦妙。其或阴分虽有微火而不甚者,宜一阴煎加减一阴煎之类主之。其有心火不宁,烦躁出汗者,宜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生脉散之类主之。又有本非阴虚,止因内火熏蒸血热多汗者,宜正气汤黄芩芍药汤清化饮之类主之。”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阳汗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阳汗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阳汗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阳汗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