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cairo morningglory root or leaf[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葡萄科植物狭叶崖爬藤的全株或根·五爪龙
五爪龙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云南中草药》记载的五爪金龙之别名[1]。
3.1 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葡萄科植物狭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ypoglaucum Planch的全株或根。分布云南、四川等地。[1]
3.3 性味
苦、涩,平[1]。
3.4 功能主治
4 桑科植物粗叶榕或佛掌榕的根·五爪龙
五爪龙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为《广东中草药》记载的五指毛桃根之别名[1]。
4.1 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桑科植物粗叶榕Ficus simplicissima Lour.或佛掌榕F.simplicissima Lour.var. hirla Migo.的根。分布我国南部及西南部。[2]
4.3 性味
甘,平[2]。
4.4 功能主治
4.5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2]。
4.6 化学成分
本品含氨基酸、糖类、甾醇、香豆素等,还含铅(>2ppm)。[2]
4.7 药理作用
5 葡萄科植物崖爬藤的全草或根·五爪龙
五爪龙为中药名,出自《广西本草选编》,为《四川中药志》记载的走游草之别名[2]。
5.1 别名
5.2 来源及产地
葡萄科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ex Laws.) Planch.的全草或根。分布中南及西南地区。[3]
5.3 性味
辛、涩,平[3]。
5.4 功能主治
1.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饮。[3]
2.治蛇咬伤,煎服并用鲜全草捣敷伤口周围;疮疥,无名肿毒,带状疱疹,捣敷或煎水洗。[3]
5.5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3]。
6 蔷薇科植物蛇含的全草·五爪龙
五爪龙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蛇含之别名[3]。
6.1 别名
6.2 来源及产地
蔷薇科植物蛇含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4]
6.3 性味
苦、辛,凉[4]。
6.4 功能主治
1.治小儿高热惊风,外感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疟疾。煎服:9~30g。[4]
2.治丹毒,痈肿,外伤出血,蛇、虫咬伤,捣烂敷;角膜溃疡,捣烂敷患眼眉弓。[4]
6.5 化学成分
本品含蛇含鞣质(Potentillin)、仙鹤草素(Agrimonin)、长梗马兜铃素(Pedunculagin)[4]。
6.6 药理作用
7 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的根或茎叶·五爪龙
7.1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7.2 拼音名
Wǔ Zhǎo Lónɡ
7.3 别名
7.4 来源
7.5 原形态
多年生柔弱、秃净、缠绕藤本。茎灰绿色,常有小瘤体。叶互生;通常指状5深裂,几达基部。直径6~9厘米,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但有小锐尖,全缘或最下一对裂片有时再分裂,两面均秃净,叶柄略长于叶,常有小瘤体。聚伞花序,花序柄短,有花1~3朵;萼绿色,长6~8毫米,先端极钝;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5~6厘米,内面颜色较深;雄蕊5枚。蒴果,种子4颗,灰棕色,短而圆,背部两侧棱角有长绵毛。花期夏、秋。
本植物的花(五爪金龙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7.6 生境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广州多有栽培,常缠绕于竹篙上或棚架上为荫蔽物。
7.7 性味
7.8 归经
7.9 功能主治
清热,利水,解毒。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痈疽肿毒。
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尿。治肺热咳嗽。根、叶,捣烂外敷,治痈疮。"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通淋利小便。治淋症,水肿,外敷痈疽肿毒。"
7.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7.11 注意
7.12 附方
治诸淋:五爪金龙茎叶(鲜)一两。煎汤去渣,加冰糖炖服。(《泉州本草》)
7.13 摘录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