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酒
《千金》卷四:浸酒:别名:浸药酒处方:大麻子3升,庵(艹闾)子2升,桃仁1升,桂心4两,灶屋(火台)煤4两,土瓜根6两,射干6两,牛膝8两。摘录:《准绳·疡医》卷五《圣惠》卷二十五:方名:浸酒组成:杜仲8两(去皱皮,炙微黄色),石南3两,羌活3两,附子3两(炮裂,去皮脐),牛膝3两(去苗),防风2两(去芦头)。
-
草石蚕
原形态:圆盖阴石蕨,又名:阴石蕨。基部羽片最大,披针状三角形,长5~气微,味淡。治风湿痹痛,湿热黄疸,咳嗽,哮喘,肺痈,乳痈,牙龈肿痛,白喉,淋病,带下,蛇伤。治中风口眼歪斜,瘫痪,风湿性疼痛。(《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⑤治肺痈:鲜阴石蕨根茎一至二两。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全草15-30g,根30-60g;
-
松叶
《*辞典》:松叶: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SōnɡY 别名:猪鬃松叶(《圣惠方》),松毛(《简便单方》),山松须(《生草药性备要》),松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化学成份:马尾松叶含挥发油(α-蒎烯及β-蒎烯、莰烯等)、黄酮类(槲皮素、山柰酚等)、树脂。
-
马甲子根
《*辞典》:马甲子根: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MǎJiǎZǐGēn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马甲子的根。原形态:马甲子,又名:铁篱笆(《草木便方》),竻仔、雄虎刺、石刺木、乌刺仔、刺盘子、狗骨竻、秤锤竻。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跌打损伤,散瘀血,消肿。(《广西中药志》)②治风湿痛:马甲子根浸酒,内服外擦。
-
榕须
《*辞典》:榕须: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R nɡXū别名:半天吊(《生草药性备要》),吊风根、榕树须(《岭南采药录》),榕树吊须(《广东中药》)。治流感,百日咳,麻疹不透,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痧气腹痛,风湿骨痛,鼻衄,血淋,跌打损伤。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发汗透疹。水煎冲酒服。
-
红毛鸡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毛鸡:拼音名:H nɡM oJī别名:褐翅鸦鹃、毛鸡、落谷来源:鹃形目杜鹃科褐翅鸦鹃CentropussinensisSinensis(Stephens),以除去毛和内脏的干燥体入药。生境分布:广西。性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祛风除湿。注意:阳盛及外感热病禁服。各家论述:《广西中药志》:妇科用以调经、补血。
-
樱桃
具有解表透疹、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祛风除湿的功效;性味核:辛,平。拼音名YīnɡTáo英文名fruitofFalsesourCherry别名含桃、荆桃、山朱樱、朱果、樱珠、家樱桃、楔、楔桃、朱樱、朱桃、麦英、朱茱、麦甘酣、牛桃、英桃、朱樱桃、樱、李桃、奈桃、紫樱、樱珠、蜡樱、紫桃、莺桃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果实。
-
排钱草
枝纤细,被柔毛。化学成份:全草含蟾毒色胺、N,N-二甲基色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5-甲氧基-N-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等多种色胺衍生物和禾草碱。①《生草药性备要》:消风热,浸酒去瘀生新,治小儿马牙疳,又治跌打。附方:①治感冒、发热:排钱草干叶三至六钱,水煎服。
-
鹰不泊
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YīnɡB B 别名:乌鸦不企树、竻当(《岭南采药录》),鸟不宿、画眉架(《岭南草药志》),刺倒树(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或浸酒饮。(①方以下出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④治跌打挫伤,腰部劳损,风湿关节痛,肥大性关节炎:勒欓根,小果蔷薇根各一两五钱,山花椒根八钱。
-
大茶药根
根、茎、叶三部分均有剧毒,主要毒性成分为钩吻碱子、钩吻碱寅、钩吻碱卯等。①《福建民间草药》:"治手生蛇头疔,足生天蛇毒,痔疮,气性坏疽,煎水熏洗。附方:①治无名肿毒、痰核:大茶药根二两,狼毒二两,铺地锦三两,吸脓膏一两,假菊花根二两,鸡骨香五钱,九干菜三两,了哥王一两,生油一斤四两。
-
冬青子
功能主治:功在补肾滋阴,养肝明目。主治阴虚内热,腰膝酸软,眩晕,目昏,耳鸣,消渴,遗精,须发早白,尿血,老人大便虚秘。冬青科植物冬青的果实·《*辞典》·冬青子: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DōnɡQīnɡZǐ别名:冬青实(《本草图经》),冻青树子(《濒湖集简方》)。"归经:①《本草汇言》:"入足厥阴经。
-
阳桃根
《中医大辞典》·阳桃根:阳桃根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来源:酢浆草科植物阳桃AverrhoacarambolaL.的根。性味归经:酸、涩,平。功能主治:功在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涩精止带。治头风,风湿痹痛,心胃气痛,遗精,白带。或浸酒服。功能主治:治头风,关节痛。(《泉州本草》)③治心痛:阳桃根四至五钱。
-
木棉根
《中医大辞典》·木棉根:木棉根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所著的《岭南采药录》。性味:甘,凉。1.治慢性胃炎,溃疡病,产后浮肿,赤痢,风湿痹痛,瘰疬。煎服:15~浸酒搽或捣敷。化学成份:根含蛋白质、脂类、鞣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淀粉、胶质等。"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
-
豹骨
砂炒醋淬或油制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并可除去腥气,便于服用,另外砂炒醋淬后,还可增强止痛作用。豹骨的性味归经:豹骨味辛,性温。治筋骨疼痛,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麻木,腰膝酸楚。《四川中药志》:追风定痛,强筋壮骨。对小鼠角又菜胶所致足肿虽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
-
凤仙根
《中医大辞典》·凤仙根:凤仙根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来源:凤仙花科植物凤仙ImpatiensbalsaminaL.的根。或浸酒服。性味:①《纲目》:"苦甘辛,有小毒。"功能主治:活血,通经,软坚,消肿。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扑肿痛,咽喉骨哽。(《本草正义》)②治跌打损伤:凤仙花根适量,晒干研末,每次三至五钱。
-
海桐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桐皮:拼音名:HǎiT nɡP 别名:刺桐、山芙蓉、空桐树来源:豆科乔木刺桐ErythrinaindicaLam.的树皮或根皮。小叶阔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10-15cm,顶端小叶宽大于长,先端渐尖而钝,基部近截形或阔菱形,两面叶脉均有稀疏毛茸。或浸酒搽;(《本草汇言》)⑩治乳痈初起:刺通五钱,红糖一两,煎水服。
-
枫香寄生
《*辞典》:枫香寄生: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FēnɡXiānɡJ Shēnɡ别名:虾蚶草(《本草求原》),百子痰梗(《岭南采药录》),螃蟹夹、栗寄生、寄生包(《四川中药志》),路路通寄生、风饭寄生(《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柿寄生(《云南中草药》),扁枝寄生(《西藏常用中草药》)。花期初夏。或浸酒服。
-
鸭脚木皮
《*辞典》:鸭脚木皮: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YāJiǎoM P 别名:西加皮(《陆川本草》),鸭脚皮(《岭南草药志》)。原形态:鹅掌柴,又名:鸭脚树(《生草药性备要》),鸭脚木(《岭南采药录》),鸭母树、鸭母爪、公母树、伞托木、五指通、鸭掌柴。(《岭南草药志》)③治风湿骨痛:鸭脚木皮六两,浸酒一斤。
-
落马衣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LuòMǎYī英文名:IndianEpimerediHerb别名:马衣叶、假紫苏、土防风、四方茎、臭草、臭苏头、鸭儿蔑、防风草、秽草、大篾草、大羊古骚、排风草、臭苏、野苏麻、土藿香、野苏、野紫苏、猪麻苏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广防风的全草。又叶含防风草双内酯(ovatodi-olide)。
-
风箱树根
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腮腺炎,乳腺炎。《*辞典》·风箱树根: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FēnɡXiānɡShùGēn别名:水杨梅蔃(《本草求原》),杨梅树根(《福建中医验方》),水杨梅根(《岭南草药志》)。
-
丁公藤
概述:丁公藤为药名:1.丁公藤又名包公藤,是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藤茎;2.丁公藤为石南藤的别名。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跌打肿痛,坐骨神经痛。萼片5,外被褐色柔毛;化学成分:含丁公藤甲素、东莨菪内酯。性味:性温,味辛;本品含生物碱、鞣质等。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
鸡屎白
①《别录》:微寒。③《本草拾遗》:和黑豆炒浸酒,主贼风、风痹,破血。附方:①治鼓胀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腊月干鸡矢白半斤。(《千金方》鸡粪酒)⑦治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鸡屎能通利下泄,则湿热从小便而出,臌胀自愈。
-
见血飞
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的根或叶·见血飞:见血飞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飞龙掌血之别名。化学成分:根含白屈菜红碱、二氢白屈菜红碱、茵芋碱、小檗碱等生物碱,还含飞龙掌血内酯(Toddalolactone)、去二羟基飞龙掌血内酯、茴芹香豆素、异茴芹香豆素等香豆精类和橙皮苷等黄酮类。
-
杉木节
《*辞典》:杉木节: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ShāM Ji 别名:杉节(《生草药性备要》)。附方:①治脚气,胁有块:杉木节一大升,橘叶(切)一大升(北地无叶,可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枚(合子碎之),童子小便三大升。(《圣惠方》杉木节散)④臁疮黑烂:多年老杉木节烧灰,麻油调敷,箬叶隔之,绢帛包定。
-
杜鹃花根
《*辞典》:杜鹃花根: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D JuānHuāGēn别名:翻山虎、搜山虎(汪连仕《采药书》)。功能主治:和血,止血,祛风,止痛,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肠风下血,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江西草药》)⑤治气郁胸闷:杜鹃根(干)一两,丛毛榕根六钱,猪肋骨二支。
-
椴树根
叶片卵圆形,长7-14cm,宽5.5-9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单侧心形或斜截形,上面无毛,下面初时有星状茸毛,以后变秃净,在脉腋有毛丛,干后灰色或褐绿色,边缘上半部有疏而小的齿突;苞片狭窄倒披针形,长10-16cm,宽1.5-2.5cm,无柄,先端钝,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通常无毛,下面有星状柔毛,下半部5-7cm与花序柄合生;
-
土远志
出处:《广西中药志》拼音名:TǔYuǎnZh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奇异排草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三张叶条。功能主治:①调血,止血,行气,散瘀。治痨咳,跌打损伤,心胃气痛。治风湿,跌打内外伤,骨折。注意:《广西中药志》:实火者忌用。附方:治跌打肿痛:土远志一两,浸酒半斤,每次饮五钱至一两。
-
玉柏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柏:拼音名:Y Bǎi别名:伸筋草[甘肃]来源:蕨类石松科玉柏LycopodiumobscurumL.,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性味:酸;无毒归经:肺;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主风湿痹痛;各家论述:1.《别录》:益气,止渴。2.《本草拾遗》:取根茎浸酒,去风血,除风瘙,宜老。
-
紫葳根
《*辞典》:紫葳根: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ZǐWēiGēn别名:凌霄花根(《圣济总录》)。功能主治:凉血,祛风,行瘀。①《日华子本草》:治热风身痒,游风,风疹,瘀血,带下。③《杭州药植志》:妇科通经药。浸酒或酒煎服。㈡凌霄根、抱石莲、络石藤、白毛藤各二钱。对腰痛或因感冒引起的四肢疼痛亦有效。
-
穿破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穿破石:拼音名:ChuānP Sh 别名:葨芝、金蝉退壳、黄龙退壳、牵牛入石、金腰带、黄蛇根、山荔枝、千重皮来源:桑科柘属植物构棘Cudraniacochinchinensis(Lour.雄花序直径约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治湿热黄疸,湿热痹,疔疮痈肿。
-
白背三七
《*辞典》·白背三七: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BáiBèiSānQī别名:大肥牛(《广州植物志》),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广西药植图志》),土田七(《广西中药志》),三百棒、地滚子,大救驾、百步还阳、石三七、树三七(《云南中草药》),大绿叶、接骨丹(《云南中草药选》)。
-
药酒
《外科大成》卷二:方名:药酒组成:松节2两,青风藤1两,虎胫骨1两,草乌(姜汁浸,炒)1两,威灵仙1两,薏苡仁1两,杜仲1两,五加皮(黄连洗)1两,当归1两,牛膝1两,川芎1两,金银花1两,红花1两,木瓜8钱,白芷5钱,川山甲5钱,独活5钱,没药5钱,乳香5钱,肥皂子仁4两,核桃仁4两(杵如泥)。主治:风湿腰痛,血热。
-
营实
《*辞典》:营实:出处:《本经》拼音名:Y nɡSh 别名:蔷薇子(陶弘景),野蔷薇子(《东医宝鉴》),石珊瑚(《纲目拾遗》)。性味:酸,凉。治水肿,脚气,疮毒痈肿,小便不利,经期腹痛。对于浮种、月经不调、小便不利、脚气肿满、霉疮结痂、癣疮等皮肤病而致肿满喘咳、二便不通,心腹胀闷者用此有效。晒干浸酒饮。
-
矮脚罗伞
《*辞典》:矮脚罗伞: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ǎiJiǎoLuóSǎn别名:雪下红、珊瑚珠(《花镜》),短脚三郎(《植物名实图考》),小罗伞(《陆川本草》),矮茶风、毛茎紫金牛(《四川中药志》),九节龙、地茶、猴接骨(《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卷毛紫金牛的根或全草。治损伤肿痛。水煎调酒服;
-
九节茶
概述:《生草药性备要》·九节茶: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别名:接骨金粟兰、肿节风、接骨木、九节风、山鸡茶。性味:辛、苦,平,有小毒。主治:1.治流行性感冒,肺热喘咳,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肠胃炎,胃脘痛,细菌性痢疾,风湿骨痛,腰腿痛,肠痈,盆腔炎,紫癜,牙龈出血,鼻衄。对球菌和杆菌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
雷公橘
拼音名:LéiGōnɡJú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雷公橘的根。叶幼时膜质,密被锈色短绒毛,老时革质或亚革质,无毛,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3cm,宽2-6cm,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向下渐狭延成叶柄,先端常缢缩而渐尖,尖头长约1c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石山灌丛或疏林中。有小毒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或浸酒饮。
-
山棯子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ShānShěnZǐ别名:豆棯干(《广西中药志》)。花瓣5,玫瑰红色,外面被短柔毛;子房下位,2~治血虚,吐血,鼻衄,便血,痢疾,脱肛,耳鸣,遗精,血崩,带下。果浸酒补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劳伤咳血:桃金娘干果浸人尿二星期,晒干,新瓦上煅存性,研细末。
-
女贞皮
《*辞典》:女贞皮: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NǚZhēnP 别名:女贞树皮(《本草蒙筌》)。(《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女贞树皮4两(干品2两)切碎,水煎3~在治疗中偶有副反应出现,主要是口干、头晕、轻微腹痛、腹泻,停药后自行消失,其中有的继续服药数天后副作用反而减少或消失。
-
荔枝
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夏秋收集,晒干。核:理气,散结,止痛。小叶2或3对,少4对,小叶柄长7-8mm,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先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无毛,薄革质或革质。6.《纲目》:治瘰疬,疔肿,发小儿痘疮。
-
神仙透骨丹
《济阳纲目》卷七十五:方名:神仙透骨丹组成:小茴香2两,胡椒(炒)2两,破故纸2两,杜仲(炒)1两,白牵牛1两,黑牵牛1两,川乌(炒)3两。主治:腰腿痛不可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服1丸,炒松节或番降节酒送下。治脚气入骨痛,木瓜浸酒,黑豆炒烟起浸酒服。
-
山莲藕
别名:牛大力、地藕、大力薯、倒吊金钟来源及产地:豆科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speciosaChamp.的根。小叶柄、总叶柄均密被白色茸毛,基部均有针状托叶1对。果期晚秋。治肺虚咳嗽。①《生草药性备要》:"壮筋骨,解热毒,理内伤,治跌打,浸酒滋肾。"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腰肌劳损,溃疡病,跌打损伤后遗症。
-
半枫荷根
《*辞典》:半枫荷根: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B nFēnɡH Gēn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根。托叶线状长圆形。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手足酸麻无力,跌打损伤。备注:半枫荷品种很多,尚有金缕梅科的金缕半枫荷,五加科的变叶树参(白半枫荷),樟科的檫木(枫荷桂),桑科的白桂木(红半枫荷),功效基本相同。
-
猕猴骨
出处:《证类本草》拼音名:M H uGǔ别名:猴骨(《贵州民间方药集》),申骨(《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猴科动物猕猴的骨胳。腓骨、胫骨长约15厘米,胫骨粗约1.2厘米,腓骨细瘦。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治跌打损伤。④《四川中药志》:祛风除湿,镇惊截疟。2钱,浸酒或入丸、散。
-
香芋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香芋的块茎。洗净切片晒干,或研粉用。肉穗花序较佛焰苞短;雄花有假雄蕊3~浆果卵状。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沟旁阴湿肥沃处。性味:性温,味辛,有毒。功能主治:舒筋络,祛风湿,止痛,消炎散肿。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胃肠炎,痧症。或浸酒,0.5~
-
双飞蝴蝶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飞蝴蝶:拼音名:ShuānɡFēiH Di 别名:须参、七层楼、土细辛、一见香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双飞蝴蝶TylophorafloribundaMiq.,以根入药。性味:甘微辛;无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活血祛风,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喉蛾,肺热咳嗽,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
五龙根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WǔL nɡGēn别名:五爪龙(《生草药性备要》),九龙根(《本草求原》)。基生苞片卵形,渐尖;③《福建民间草药》:祛风解毒,化湿行气。
-
眼镜蛇
5.对内分泌的作用:蛇毒中毒可引起肾上腺皮质的显着变化,如以小鼠半数致死量作指标,各种肾上腺皮质制剂均能有效的提高动物对眼镜蛇毒的耐受力,切除肾上腺的动物则显着下降,补充皮质激素可使耐受力提高到正常动物水平,加用抗组织胺药扑尔敏可使耐受力进一步提高,半数致死量升高几达一倍。或浸酒酒饮。
-
一味药根
《*辞典》:一味药根:出处:《贵州良间方药集》拼音名:Y W iY o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马棘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一味药条。治咳喘,喉蛾,疔疮,瘰疬,痔疮,跌打损伤。②《浙讧天日山药植志》:治瘰疬,寒咳,小儿食积,痔疮,白喉,疔疮,毒蛇咬伤。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凉解毒,活血行瘀。
-
斑叶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斑叶兰:拼音名:BānY L n别名:小叶青、小青、麻叶青、银线莲、蕲蛇药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schlechtendalianaReichb.f.,以全草入药。苞片卵状披针形;花瓣倒披针形,唇瓣先端长喙狭而弯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润肺止咳;跌打损伤;治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肺病咳嗽,气管炎。
-
枸骨树皮
《*辞典》:枸骨树皮: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GǒuGǔSh P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树皮。原形态:形态详枸骨叶条。化学成份:含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淀粉。性味:①《纲目》:微苦,凉,无毒。②《本经逢原》:微苦甘,平,无毒。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浸酒,补腰脚令健。②《本草从新》:补阴,益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