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旋花科
中文名旋花科拼音名xuanhuake拉丁名Convolvulaceae描述Convolvulaceae旋花科,双子叶植物,隶属茄目(Solanales),56属,1800种以上,几乎全球分布,但热带亚热带最丰富,我国有22属,约128种,各省区均产。单叶互生,全缘,有齿或浅裂。花药纵裂。花粉二细胞型。子房上位。胚乳核型。果为蒴果,稀浆果。
-
一匹绸
一匹绸的异名: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旋花科银背藤属植物白鹤藤ArgyreiaacutaLour,以全草、根、藤及叶入药。”单叶互生;主治风湿痹痛,水肿,鼓胀,咳喘,吐血,带下,崩漏,跌打损伤,乳痈,疮疖脓肿,湿疹。”
-
藤商陆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商陆:拼音名:T nɡShānɡL 别名:野牵牛、野番薯、栅手、五爪金龙、山苦瓜、苦瓜头、百解薯来源: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七爪龙IpomoeadigitataL.,[I.paniculataR.Brown,nonBurm.f.],以根及叶入药。种子4颗,黑褐色,基部被长绢毛,易脱落。附方:①治水肿腹胀:一、藤商陆根一两,同瘦猪肉二两煲吃。
-
土丁桂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丁桂:拼音名:TǔDīnɡGu 别名:白毛将、银丝草、毛棘草来源:旋花科土丁桂属植物土丁桂EvolvnlusalsinoidesL.,以全草入药。用于支气管哮喘,咳嗽,黄疸,胃痛,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痢疾,泌尿系感染,白带,跌打损伤,腰腿痛。雄蕊5,内藏,花丝丝状,贴生于花冠管基部,花药长贺状卵形;
-
马蹄金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2.捣敷治乳腺炎,疔疮肿毒,跌打损伤。《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蹄金:拼音名:MǎTíJīn别名:黄胆草、小金钱草[四川]、螺丕草、小马蹄草、荷包草、九连环、小碗碗草、小迎风草、月亮草来源:为旋花科马蹄金属植物马蹄金DichondrarepensForst.[D.evolvulacea(L.f.)Britton],以全草入药。
-
铃当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铃当子:拼音名:L nɡDānɡZǐ别名:小牵牛花来源:旋花科铃当子IpomoeasibiricaPers.,以种子入药。食积腹胀:铃当子、鸡内金各3钱,共炒焦研细末,每次1钱,日服2次。单叶互生;种皮表面观:表皮细胞类多角形,直径12-50 m,壁稍弯曲。性味:甘;寒归经:脾经功能主治:泻下消积。主大便秘结;
-
马鞍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马鞍藤: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MǎānTénɡ英文名:HerbofBeachMorningglory,Two-leavesMorningGlory别名:鲎藤、二叶红薯、狮藤、马蹄金、马蹄草、海薯、走马风、马六藤、白花藤、海薯藤、沙藤、沙灯心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鲎藤的全草。
-
小旋花
旋花科植物打碗花的全草或根茎·小旋花:小旋花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学大辞典》,为《分类草药性》记载的面根藤之别名。治脾虚消化不良,小儿疳积,月经不调,白带,淋病,咯血,衄血,尿血,骨折,跌打损伤。根茎短,木质化;叶互生,多皱缩或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或狭披针形,长1-2cm,先端尖,基部狭;性味:辛;
-
丁公藤
概述:丁公藤为药名:1.丁公藤又名包公藤,是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藤茎;2.丁公藤为石南藤的别名。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跌打肿痛,坐骨神经痛。萼片5,外被褐色柔毛;化学成分:含丁公藤甲素、东莨菪内酯。性味:性温,味辛;本品含生物碱、鞣质等。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
蕹菜
概述:蕹菜即空心菜,为旋花科植物。蕹菜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的功效。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尿血、痔疮、痈肿、折伤、蛇虫咬伤等。叶片形状大小不一,卵形、长卵形、长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17cm,宽0.9-8.5cm,先端锐尖或渐尖,具小尖头,基部心形,戟形或箭形,全缘或波状,偶有少数粗齿,两面近无毛。
-
牵牛子
拉丁名:SemenPharbitid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pharbitis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功在泻下,逐水,消积,杀虫。牵牛子的药典标准:品名:牵牛子QianniuziPHARBITIDISSEMEN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nil(L.性味与归经:苦、寒;
-
草金铃
拉丁名:SemenPharbitid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pharbitis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功在泻下,逐水,消积,杀虫。牵牛子的药典标准:品名:牵牛子QianniuziPHARBITIDISSEMEN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nil(L.性味与归经:苦、寒;
-
丁公藤碱Ⅱ
丁公藤碱Ⅱ概述:丁公藤碱Ⅱ是从旋花科植物丁公藤(包公藤)ErycibeobtusifoliaBenth.茎中分离的具有缩瞳作用的生物碱,为白色粘状物。包公藤碱Ⅱ;专家点评:经中山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等10多个单位临床试用,丁公藤碱Ⅱ滴眼剂治疗297例449只各型原发性青光眼,证明对缩小瞳孔、降低眼内压和改善房水流畅系数的效果良好。
-
丁公灵
丁公藤碱Ⅱ概述:丁公藤碱Ⅱ是从旋花科植物丁公藤(包公藤)ErycibeobtusifoliaBenth.茎中分离的具有缩瞳作用的生物碱,为白色粘状物。包公藤碱Ⅱ;专家点评:经中山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等10多个单位临床试用,丁公藤碱Ⅱ滴眼剂治疗297例449只各型原发性青光眼,证明对缩小瞳孔、降低眼内压和改善房水流畅系数的效果良好。
-
丁公藤碱溶液
丁公藤碱Ⅱ概述:丁公藤碱Ⅱ是从旋花科植物丁公藤(包公藤)ErycibeobtusifoliaBenth.茎中分离的具有缩瞳作用的生物碱,为白色粘状物。包公藤碱Ⅱ;专家点评:经中山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等10多个单位临床试用,丁公藤碱Ⅱ滴眼剂治疗297例449只各型原发性青光眼,证明对缩小瞳孔、降低眼内压和改善房水流畅系数的效果良好。
-
包公藤碱Ⅱ
丁公藤碱Ⅱ概述:丁公藤碱Ⅱ是从旋花科植物丁公藤(包公藤)ErycibeobtusifoliaBenth.茎中分离的具有缩瞳作用的生物碱,为白色粘状物。包公藤碱Ⅱ;专家点评:经中山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等10多个单位临床试用,丁公藤碱Ⅱ滴眼剂治疗297例449只各型原发性青光眼,证明对缩小瞳孔、降低眼内压和改善房水流畅系数的效果良好。
-
无根草
樟科植物无根藤的全草·无根草:无根草为中药名,出自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广州部队卫生部编著《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的无根藤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凉血,凉血散瘀。1.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目赤肿痛,急性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泌尿系结石,泄泻,痢疾,白带,咯血,衄血,尿血。性味:甘、苦,平。
-
小金钱草
别名:荷包草、黄疸草、肉馄饨草、小金钱草、螺丕草来源及产地:旋花科植物马蹄金DichondrarepensForst.的全草。1.治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痢疾,胆结石,泌尿系结石,肾炎水肿,淋浊,尿血,扁桃体炎,风火眼痛。(《百草镜》)④治全身水肿(肾炎):鲜马蹄金捣敷脐上,每日一次,七日为一疗程,或五钱至一两煎服。
-
白鹤藤
1.治风湿痹痛,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肺热咳嗽痰喘,吐血,崩漏,带下,跌打损伤。《*辞典》·白鹤藤: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BáiHèTénɡ别名: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白底丝绸(《岭南草药志》),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植名录》),一匹绸(《广西中草药》)。花期秋季。
-
无娘藤
樟科植物无根藤的全草·无娘藤:无娘藤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为广州部队卫生部编著的《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的无根藤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凉血,凉血散瘀。1.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目赤肿痛,急性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泌尿系结石,泄泻,痢疾,白带,咯血,衄血,尿血。性味:甘、苦,平。
-
五爪龙
葡萄科植物狭叶崖爬藤的全株或根·五爪龙:五爪龙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云南中草药》记载的五爪金龙之别名。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祛痰止咳,舒筋活络,通乳。疮疥,无名肿毒,带状疱疹,捣敷或煎水洗。别名:五匹风、五皮风、五爪龙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蛇含PotentillakleinianaWightetArn.的全草。
-
番薯藤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茎叶。功能主治:治吐泻,便血,血崩,乳汁不通,痈疮。(《四川中药志》)③治妇人乳少:番薯叶六两,和猪腩肉煎汤尽量饮之。按妇科操作常规,将消毒后的番薯藤1~娩出时间最快的7小时10分,慢的8~上药后仅少数有发热,流血也不多,未见其他副作用,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以防感染。
-
飞蛾藤
来源:旋花科飞蛾藤PoranaracemosaRox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功能主治:发表、消食积。主治伤风感冒,食积不消。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狗狗秧
《*辞典》:狗狗秧: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拼音名:GǒuGǒuYānɡ别名:打碗花、夫儿苗、狗娃秧(《河南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旋花科植物日本天剑的根及全草。夏秋连根挖出,切段,晒干。化学成份:茎叶含山柰酚-3-鼠李糖葡萄糖甙、皂甙等。功能主治:①《河南中草药手册》:清热、滋阴、降压,利尿。
-
过腰蛇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单叶互生;叶片线形、线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狭圆菜,至基部稍扩大,长2.5-6.5cm,宽0.4-1.1cm,先端锐尖或钝,有明显的小尖头,基部戟形,有时抱茎,全缘仅于基部扩大部疏生锐齿,两面近于无毛。苞片小,钻状;蒴果球形或卵形,4瓣裂。性味:辛;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通络止痛。
-
盒果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盒果藤:别名:假薯藤、水薯藤来源:旋花科盒果藤Operculinaturpethum(L.生境分布:广西。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舒筋活络。主治水肿,大便秘结;外用治骨折后期经络挛缩。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服。外用全草适量,水煎外洗。
-
红苕母子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H nɡTi oMǔZǐ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番薯条。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生捣外敷,治汤火伤。摘录:《*辞典》
-
红薯细辛
拼音名:HónɡShǔXìXīn英文名:maireiporana别名:小萼飞蛾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红薯细辛的根。单叶互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1600-2500m的疏林或箐沟边。温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温肺止咳平喘。主寒饮咳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有镇咳平喘的功能。
-
金凤毛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JīnF nɡM o别名:翠翎草(汪连仕《采药书》),茑萝松(《植物名实图考》),女罗(《汉英韵府》),锦屏封(《广州植物志》),金丝线(《广西药植名录》)。原形态:茑萝(《花历百咏》)一年生柔弱缠绕草本,秃净无毛,长可达4米。花期春至秋季。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治耳疔,痔漏。
-
篱栏网
拼音名:L L nWǎnɡ别名:篱栏、鱼黄草、茉栾藤、三裂叶鸡矢藤来源:旋花科茉栾藤属植物鱼黄草Merremiahederacea(Burm.f.)Hall.f.,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喉。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眼结膜炎。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篱天剑
别名:打碗花、面根藤来源: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篱打碗花Calystegiasepium(L.)R.Brown,以根入药。秋季采集,晒干。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用于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白带,疝气。备注:(1)同属植物日本打碗花CalystegiajaponicaChoisy与前种相近似,功效类同。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马鞍藤根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MǎānT nɡGēn来源:为旋花科植物鲎藤的根。功能主治:治风火牙痛,关节风湿痛,流火,湿疹。③治流火(丝虫病引起淋巴管炎):马鞍藤干根一两,毛天仙果干根一两,老鼠耳干根一两。(②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⑤治外痔:马鞍藤根晒干,烧存性,研末,加三仙丹、冰片少许,冷开水调涂。
-
面根藤
《*辞典》:面根藤: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Mi nGēnT nɡ别名:蒚子根、兔儿苗、狗儿秧、秧子根(《救荒本草》),奶浆藤(《分类草药性》),面根草、狗儿完(《天宝本草》),小旋花(《植物学大辞典》),南面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常春藤叶夫剑、狗儿蔓(《陕西中草药》)。单叶互生;
-
山牡丹
《*辞典》:山牡丹: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ShānMǔDān别名:葛藤、跌打王、藤续断(《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白花银背藤的根皮或全株。花簇生,为苞片所包,有总花梗,生1~生境分布:生于山间疏林或路旁灌木丛中。功能主治:①《广西药植名录》:全株:驳骨,止血,生肌,收敛,清心,润肺,止咳。
-
山土瓜
拼音名:ShānTǔGuā别名:山红苕、野红苕[四川]、土瓜、红土瓜来源:旋花科番薯属植物山土瓜IpomoeahungaiensisLingelsh.etBorza,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健脾消积,利湿。用于小儿疳积,乳汁缺乏,肝炎,白带;外用治烧烫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藤本夜关门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本夜关门:来源:旋花科藤本夜关门Argyreiaosyrensis(Roth)Choisyvar.cinereaHand.-Mazz.,以叶、根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微涩、淡,平。功能主治:消炎收敛。主治子宫脱垂,偏头痛,外伤出血。外用研细粉撒患处。
-
田旋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田旋花:拼音名:Ti nXu nHuā别名:箭叶旋花、野牵牛、猪草、车子蔓、曲节藤、鸡儿弯、中国旋花来源:旋花科田旋花ConvolvulusarvensisL.[C.sagitifolius(Fisch.)LiouetLing],以全草、花、根入药。单叶互生;基部叶脉常状。蒴果卵状球形,或圆锥形,无毛。有毒归经: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痒;
-
菟丝
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④杜文燮《药鉴》:利水,治湿热。煎汤外用治阴疮,阴肿,阴痒,阴痛及阴道滴虫病。(《慈惠小编》)②治阳萎遗精,腰膝酸痛,小便淋漓,大便溏泄,妇女白带:金灯藤鲜全草三至四钱。(《圣惠方》)⑥治小儿头疮及女人面疮:菟丝汤洗。
-
菟丝草
别名:金丝草来源:旋花科菟丝草Cuscutasp.,以带花果的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江苏、浙江。功能主治:凉血散热毒。主治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痈毒恶疮。用法用量:1~3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五爪金龙花
《*辞典》:五爪金龙花:出处:《泉州本草》拼音名:WǔZhǎoJīnL nɡHuā来源: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的花蕾,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五爪龙条。性味:甘,寒,无毒。功能主治:止咳除蒸。治骨蒸劳热,咳嗽溢血。附方:①治骨蒸劳热盗汗:五爪金龙花(干)十四朵,合老母鸭一只炖服。
-
小团叶根
拼音名:XiǎoTuánYèGēn别名:猴子烟袋花、小团叶、羊角藤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大叶银背藤的根。单叶互生;苞片大,宿存;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9mm处,基部扩大,密被长柔毛,花药长圆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1460m的混交林及灌丛中。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摘录:《中华本草》
-
孝扇草根
《*辞典》:孝扇草根: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拼音名:Xi oSh nCǎoGēn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肾叶天剑的根。原形态:肾叶天剑,又名:滨旋花、孝扇草、沙马藤:多年生草本。花单生于叶腋,花梗较叶稍长,苞片2,广卵形或广卵状三角形,长1~生境分布:生海滨沙土。功能主治:《中国药植图鉴》:治风湿性关节疼痛。
-
旋花根
《*辞典》:旋花根:出处:《本经》拼音名:Xu nHuāGēn别名:筋根(《本经》),续筋根(《本草图经》),旋蒚草根(《救急方》)。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篱天剑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旋花条。功能主治:益精气,续筋骨。①《本经》: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③《本草拾遗》:根苗捣绞汁服之,主丹毒,小儿热毒。
-
旋花苗
《*辞典》:旋花苗: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Xu nHuāMi o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篱天剑的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旋花条。药理作用:全草煎剂对家兔因食饵及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有降血糖作用。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根苗捣绞汁服之,主丹毒,小儿热毒。②《国药的药理学》:为利尿药,治糖尿病。
-
银背藤
拼音名:YínBèi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银背藤的全株。)Choisy]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切段或片,晒干。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椭圆形至长圆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叶面被疏柔毛,背面密被短柔毛,呈灰白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1800m的沟谷密林中。
-
银灰旋花
别名:沙地小旋花、彩木[蒙名]来源:旋花科银灰旋花ConvolvulusammanniiDes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黑龙江、辽宁、吉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解表,止咳。主治感冒,咳嗽。用法用量:3钱,配方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月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月光花:别名:天茄儿来源:旋花科月光花Calonyctionaculeatum(L.)House,以全株或种子入药。生境分布:广西有栽培。功能主治:全株:治蛇伤。种子:治跌打肿痛、骨折。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月光花种子
拼音名:YuèGuānɡHuāZhǒnɡZi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月光花的种子。)House采收和储藏:秋、冬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果壳,晒干。单叶互生;雄蕊5,花丝圆柱形,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基部箭形,淡黄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为栽培,也有野生。余与天茄子相似。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
-
番薯叶
番薯叶又称地瓜叶,为旋花科牵牛花属,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地瓜秧蔓顶端的10~15厘米及嫩叶、叶柄合称茎尖,这是地瓜茎叶中食味更好的部分,过去多弃置不用,近年来因其诱人的保健功能而日益受到世人的青睐。肠胃积滞者,不宜多食。有生津润燥、健脾宽肠、养血止血、通乳汁、补中益气、通便等功效;
-
丁公藤属
中文名丁公藤属拼音名dinggongtengshu拉丁名Erycibe中国植物志64(1):14描述ErycibeRoxb.丁公藤属,旋花科,约66种,产亚洲东南部、南部,少数产澳大利亚,我国有11种,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其中丁公藤E.obtusifoliaBenth.茎供药用,为风湿药酒(冯了性药酒)的原料。花小,排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或圆锥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