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麻醉和体位
1.用3%麻黄素棉片收缩下鼻甲、中鼻道及下鼻道黏膜,使鼻黏膜及上颌窦自然开口处黏膜收缩,冲洗时脓液易于流出。15min后取去棉片,再以1%丁卡因金属卷棉子置于下鼻道的穿刺部位,麻醉时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丁卡因中毒或过敏现象。
11 手术步骤
1.病人头部保持正中位,术者用扩鼻镜扩鼻将穿刺针置于距下鼻甲前端1.0~1.5cm 下鼻道近下鼻甲附丽处、鼻泪管开口的后方,此处骨壁最薄,利于穿刺。穿刺针方向向外,向上指向同侧外眦方向。此时取出扩鼻镜,一手固定头部,一手拇指与示指固定穿刺针,针尾抵住大鱼际,轻轻推针或经旋捻后刺透骨壁,进入窦腔后有空腔感。若穿刺部位过于靠前或靠后,因骨壁厚而坚硬,须用大力捻转始能进入窦腔(图9.4.6.2-1)。
2.确定穿刺针进入窦腔后即抽出针芯,将连有橡皮管的20ml注射器内吸入消毒生理盐水,连接于穿刺针上。先回抽,若有空气及脓液则证实穿刺针在上颌窦腔内,此时嘱病人双手托弯盘,头向前倾,缓缓注入生理盐水,即有脓液自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处流出,至洗净为止,可注入庆大霉霉素4万U,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下鼻道敷以麻黄素棉片。
12 术中注意要点
1.穿刺时应注意穿刺位置,方向与力量的控制,位置太前可能穿入面颊部引起感染,太后可能损伤血管引起出血,若方向或力量掌握不当,可能穿破眶底进入眶内,或穿透上颌窦外壁或外后壁。
4.冲洗时若水不能自中鼻道流出,可能为上颌窦自然开口阻塞,或穿刺针刺于肥厚黏膜内或针斜面贴于黏膜,可将穿刺针向外稍拔出并转动针斜面。
5.穿刺针斜面应向鼻中隔,否则易于滑向后而损伤黏膜(图9.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