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多糖贮积症Ⅵ型

风湿免疫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nián duō táng zhù jī zhèng Ⅵxíng

2 注解

3 疾病别名

多糖增多症Ⅵ型,粘多糖贮积病Ⅵ型,粘多糖病Ⅵ型,马-拉综合征,多发性营养不良侏儒症,Maroteaux-Lamy 综合征

4 疾病代码

ICD:E76.2

6 疾病概述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也称马-拉(Maroteaux-Lamy)综合征、多发性营养不良侏儒症。亦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病重型多在2~3 岁发病,轻型病例发病年龄较大。

重型多在2~3 岁发病,常有关节运动受限、疝气四肢挛缩、容貌粗笨、短颈、身材矮小。因躯干和四肢发育迟缓,故可出现身材比例失调。大多数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周边性角膜浑浊和听力消失。也可出现钟状胸、漏斗胸脐疝腹股沟疝。轻型病例发病年龄较大,骨骼畸形较轻,病情发展亦较缓慢。

7 疾病描述

本型也称马-拉(Maroteaux-Lamy)综合征、多发性营养不良侏儒症。亦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身材矮小,角膜浑浊,但智力正常。这型黏多糖贮积症首先由Maroteaux(1963)发现,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类型黏多糖贮积症独立疾病。

8 症状体征

根据临床症状轻重程度,可将这型黏多糖贮积症分为重型(MPSⅥ-A型)和轻型(MPSⅥ-B 型)。重型多在2~3 岁发病,常有关节运动受限、疝气四肢挛缩、容貌粗笨、短颈、身材矮小。因躯干和四肢发育迟缓,故可出现身材比例失调。容貌粗笨不及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和Ⅱ型那样明显。头颅略大,两眼间距过宽。部分病例也可合并脑积水。大多数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周边性角膜浑浊和听力消失。也可出现钟状胸、漏斗胸脐疝腹股沟疝。在主动脉瓣区常可听到主动脉关闭不全而产生的杂音。一般有肝、脾轻度到中度肿大。可引起脊柱骨盆、手和头颅等全身骨骼改变,第2 颈椎发育不良,可导致寰枢脱位脑膜增厚,也可发生脊髓病或神经系统并发症,胸腰部椎体变形骨盆发育不良。本型病人同其他几型黏多糖贮积症一样,也可出现腕骨发育不全、变形掌骨呈棒状改变。人字缝融合和齿状突发育不良可引起神经并发症,如脑积水和痉挛性截瘫。由于胶原组织压迫神经,常出现腕管综合征。可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有的可发生心力衰竭。轻型病例发病年龄较大,骨骼畸形较轻,病情发展亦较缓慢。

9 疾病病因

本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0 病理生理

本病的基本生化缺陷是N-乙酰半乳糖胺-4-硫酸酶活性减低,它可把N-乙酰半乳糖胺-硫酸醋中的硫酸水解掉,此反应发生在软骨素-4-硫酸,也发生硫酸皮肤素。该基因定位于5q12~q13,可能有2 个等位基因。本型人体内由于这种酶的活性不足,故可使软骨素-4-硫酸硫酸皮肤素沉积于各种组织细胞内而致病。

11 诊断检查

诊断:本型的诊断依据是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尿中排出过多硫酸皮肤素和白细胞出现明显的异染性颗粒(Reilly 小体),白细胞皮肤纤维细胞培养显示N-乙酰半乳糖胺-4-硫酸酯酶缺乏。

实验室检查尿液有过多的硫酸皮肤素。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有多而明显的异染性颗粒。

其他辅助检查:X 线检查:同黏多糖贮积症Ⅰ型。以四肢脊柱骨盆改变为常见。此外尚有头颅改变,并具有特征性。

(1)四肢股骨胫骨管状骨有骨干异常,许多病例有骨骺板和千骺端畸形。上肢长管状骨较下肢改变明显。手和足的短骨改变因人而异,但均有畸形,表现掌骨呈棒状,腕骨发育不全或呈畸形

(2)脊柱:以胸腰椎处改变为明显,表现有椎骨小,呈鸟嘴状或为其他畸形。也可有脊柱后凸。肋骨呈船桨状,伴有胸骨向前突出,可使胸部呈漏斗状。肋骨变形可使胸部呈钟样。

(3)骨盆:髂骨翼发育不全,并有畸形,髋臼小,股骨头骨骺不规则和变扁。

(4)颅骨:蝶鞍增大呈“乙”形,有硬化性乳突、齿状突发育不全及人字缝融合。

12 鉴别诊断

本型的鉴别诊断与Ⅰ型相同,见表1。

13 治疗方案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对关节挛缩、胸廓畸形,可行手术矫形治疗,对易感染倾向也必须进行有效的防治。至于其他症状心力衰竭等,可以进行对症治疗

14 并发症

本病的重型可并发脑积水和痉挛性截瘫,有的可发生心力衰竭脐疝腹股沟疝,肝、脾轻度到中度肿大。

15 预后及预防

预后:因人而异,重型病人一般在10 岁前死亡,轻型病人则可长期存活。

预防:糖原累积病是一组儿童遗传糖原代谢紊乱的疾病,主要以机体组织糖原累积过多而分解困难为特点,极少为糖原合成代谢障碍,致使机体组织糖原储存少。糖原累积病并非为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目前确定的已有12 种。临床均以低血糖为特征,所涉及到的器官主要为肝、肾、骨骼肌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性别差异,多在儿童期发病。部分病人至成人后,病情不再发展,可以维持一般健康水平。患者主要是由于缺乏分解糖原的某些酶,如葡萄糖-6-磷酸酶、α-1,4 葡萄糖甙酶、磷酸果糖激酶、肝磷酸化激酶等。

许多患者的父母为近亲结婚,避免近亲结婚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糖原累积症,以防治低血糖为主,膳食少量多餐,限制脂肪和总热量,限制体力活动血清乳酸高者,宜服碳酸氢钠防治酸中毒。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可帮助控制低血糖

16 流行病学

本病重型多在2~3 岁发病,轻型病例发病年龄较大。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相关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黏多糖贮积症Ⅵ型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