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鳞草

中药材 祛风利湿 清热解表 中医学 活血化瘀 中药中毒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lóng lín cǎo

2 豆科植物排钱树的叶·《中医大辞典》·龙鳞草

龙鳞草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排钱草之别名[1]

2.1 别名

龙鳞草、钱串草、午时合[2]

2.2 来源及产地

豆科植物排钱树 Desmodium pulchellum (L.) Benth.的叶[2]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2]

2.3 性味

淡,微苦,平[2]。有小毒[2]

2.4 功能主治

解表清热,祛风利湿,活血消瘀[2]。主治治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腹水锁喉风,跌打瘀肿[2]

2.5 用法用量

煎服:6~15g[2]。鲜品30~60g[2]

2.6 用法用量

孕妇忌服[2]

2.7 化学成分

全草含蟾毒色胺及其甲醚,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甲基色胺,禾草碱等生物碱[2]。3-二甲基氨甲基吲哚等[2]

2.8 药理作用

禾草碱对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大量可导致麻痹[2]。体外试验能收缩动物子宫[2]。禾草碱能升高血压抑制哺乳动物心脏,可拮抗5-羟色胺对动物的作用[2]

3 景天科龙鳞草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鳞草

3.1 别名

毛石辣草、大叶火焰草光板猫叶草

3.2 来源

景天科龙鳞草Sedum drymarioides Hance,以全草入药。

3.3 生境分布

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3.4 性味

微甘、苦,平。

3.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

瘜肉过敏性鼻炎;用鲜草适量,配莲须细辛月季花,制成注射剂息肉基底部注射或下鼻甲封闭。

并治吐血咳血肺炎,小儿消化不良,外伤出血

3.6 用法用量

用量干品1两,鲜品2~3两。

3.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56.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龙鳞草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