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草药性备要
《生草药性备要》为药物学著作。本书收载我国东南方各省的草药308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草药不见于一般本草著作。每药分别记述药名、别名、产地、性味和主治等内容。其中从草药形态推断药性,颇具特色。如药草之茎成四棱形而叶对生者其性多温,茎梗圆者其性多寒,便是首创之说。书末附杂症验方8首。现存清刊本。
-
雾水葛
《全国中草药汇编》:雾水葛:拼音名:W ShuǐGě别名:粘榔根、啜脓羔来源:荨麻科雾水葛属植物雾水葛Pouzolziazeylanica(L.)Benn.,以全草入药。雌花花被壶状,长约1.5mm,上部2齿裂,被柔毛。瘦果卵形,长约1mm,先端尖,黑色。2.《生草药性备要》:散痈疳(疽)大毒疮,消毒,治乳痈乳岩,用根捶片糖敷之,又能凉血。
-
大沙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沙叶:拼音名:D ShāY 别名:大叶满天星来源:茜草科大沙叶属植物满天星PavettahongkongensisBrem.,以全株、根、叶入药。用于中暑,感冒发热,肝炎,跌打损伤。先端不明显4裂,花冠简长约15mm,先端4裂,裂片卵开,长4-5mm,内面基部被疏柔毛;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活血去瘀。
-
臭茉莉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茉莉:拼音名:Ch uM L 别名:臭屎茉莉、山茉莉、大髻婆、过墙风、臭朱桐、臭牡丹[广西]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臭茉莉ClerodendronfragransVent.,以根、叶入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⑤治风湿骨痛,脚气水肿,白带,高血压,支气管炎:臭茉莉根、叶五钱至一两。煎汤炖瘦肉服,每日一剂。
-
走马胎
《全国中草药汇编》:走马胎:拼音名:ZǒuMǎTāi别名:血枫、山鼠、山猪药、走马风来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大叶紫金牛ArdisiagigantifoliaStapf,以根叶或全株入药。性味:苦、微辛,温。萼片狭三角状卵形或披外形,长1.5-2mm,被疏微柔毛,具腺点,缘毛不明显;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祛风痰,除酒病。
-
抱树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抱树莲:拼音名:B oSh Li n别名:抱石莲、瓜子菜、飞莲草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抱树莲属植物抱树莲Drymoglossumpiloselloides(L.叶片线形,长3-12cm,宽5-8mm,先端阔圆形,基部渐狭,背面贴生星芒状毛;性味:甘;微凉归经:肝;治黄疸,淋巴腺结核,腮腺炎,咳嗽咳血,风湿骨痛,乳癌,大便燥结。
-
丢了棒
性味:辛、涩,微温。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戟科植物白桐树的根、叶·《中华本草》·丢了棒: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DiūLeBànɡ英文名:TwigandleafofCommonClaoxylon别名:追风根、赶风债、赶风柴、刁了棒、大叶大青。散瘀止痛。烧、烫伤及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浸酒,9-18g,鲜品15-30g。
-
山稔叶
《中医大辞典》·山稔叶:山稔叶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化学成分:本品含羽扇豆醇、β-香树脂醇、白桦脂酸和β-香树脂酮醇、熊果酸、谷甾醇等。叶和枝均含鞣质,为10.13%-12.8%。性平功能主治:利湿止泻;2.《本草求原》:止血,止痢,生肌。治疳积,消疮,洗疳痔,热毒,烂脚,理蛇伤。外用治外伤出血,乳痈。
-
龙船花
茜草科植物龙船花的花·《中医大辞典》·龙船花:龙船花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叶或带花叶的嫩枝·《中医大辞典》·龙船花:龙船花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广西中药志》记载的五色梅之别名。挥发油中主含牻牛儿醇、α-葎草烯、β-丁香烯、α-水芹烯、桉脑、对聚伞花素等。
-
山稔根
《中医大辞典》·山稔根:山稔根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功能主治:养血,通络,止泻,止血。1.治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胃痛,疝气,慢性肝炎,急性胃肠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化学成分:本品预试含酚类、鞣质。)Hassk.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2.《广西中药志》:治伤寒,热入血室。
-
猪仔笠
《全国中草药汇编》:猪仔笠:拼音名:ZhūZǎiL 别名:地草果[云南]、毛瓣花、岗菊、雀脷珠、山葛来源:豆科毛瓣花属植物猪仔笠EriosemachinenseVogel,以块根入药。花萼钟形,萼齿5,披针形,外面有白色长柔毛;(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止咳化痰,润肺滋肾。治肺热咳嗽,湿热腹痛。
-
白饭树叶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B iF nSh Y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白饭树的枝叶。原形态:白饭树(《生草药性备要》),又名:金柑藤,鱼骨菜,白鱼眼、鱼眼木、白火炭、白泡果。生境分布:生于溪旁、路边、灌木丛中。治风湿关节痛,头疮、脓疱疮、湿疹。③《广西中草药》: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痛,拔脓敛疮。
-
柚树寄生
《*辞典》:柚树寄生: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Y uSh J Shēnɡ别名:柚寄生(《本草求原》),禄柚寄生(《岭南采药录》),柚子寄生(《南宁市药物志》)。切短晒干。雄花长约为雌花的一半,通常扁,花冠裂片同雌花;功能主治:祛风,止咳,清热解毒。治风湿脚肿,咳嗽,麻疹,烂眼。外用:煎水洗或含漱。
-
樟柳头
《*辞典》:樟柳头: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ZhānɡLiǔT u别名:白石笋(《岭南采药录》),广东商陆(《岭南草药志》)。药理作用:樟柳头球根中所含的皂甙元对大鼠角叉菜胶性、甲醛性足部急性炎症有抗炎及抗关节炎作用,并显着抑制大鼠巴豆油引起的肉芽囊性炎症渗出及棉球肉芽囊的形成。功能主治:行水消肿。
-
小驳骨
概述:小驳骨为中药名,出自《南宁市药物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驳骨丹之别名。别名:接骨草、小还魂、小驳骨来源及产地:爵床科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vulgarisNees的茎叶。叶对生,卷缩破碎,展平后呈狭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4~性味与归经:辛,温。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风湿骨痛,血瘀经闭,产后腹痛。
-
七姐妹
小金樱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又名红茨藤、七姐妹、小和尚藤,为蔷薇科植物小果蔷薇RosacymosaTratt.的根及嫩叶。祛风除湿,散瘀止血。根皮的粉剂外用有止血效果,其水提取物和二甲基甲酰胺提取物在试管内对兔血有促进凝血作用,水、醇提取物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
人字草
主治:1.治风热感冒,咽喉痛,目赤肿痛,小儿疳积,黄疸,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乳腺炎。金线草又名毛蓼、山蓼、野蓼、一串红、人字草。主治:①治咳血,吐血,便血,血崩,经期腹痛,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
三菍
概述:三菍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本草纲目》记载的阳桃之别名。别名:阳桃、五敛子、三敛子、三菍、杨桃、三棱子、酸五棱来源及产地:酢浆草科植物阳桃AverrhoacarambolaL.的果实。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利水通淋。①治热病烦渴,风热咳嗽,咽喉痛,口疮,牙痛,小便不利,石淋,内服:煎汤,15~
-
土甘草
别名:点秤根、土甘草、百解、山梅根、天星根来源及产地: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Ilexasprella(Hook.etArn.)Champ.exBenth.的根。别名:土甘草、四时茶、节节珠来源及产地:玄参科植物野甘草ScopariadulcisL.的全株。根皮含β-谷甾醇,甘露醇、另含薏苡素,有较弱的中枢抑制、镇静及镇痛作用,能抑制骨骼肌的收缩反应。
-
大力草
别名:韩信草、耳挖草、金茶匙、大力草、大叶半枝莲、顺经草、调羹草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向天盏ScutellariaindicaL.的全草。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1.治咽喉肿痛,肺脓疡,痴疾,肠炎,白浊,白带,吐血,咯血。2.捣敷治跌扑损伤,胸胁闷痛,疔疮痈肿,蛇咬伤,外伤出血。
-
山松须
概述:山松须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名医别录》记载的松叶之别名。性味归经:苦、温。入心、脾经。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活血安神。1.治风湿痹痛,脚气,跌打损伤,神经衰弱,慢性肾炎,高血压病。或浸酒饮。2.治湿疹,漆疮,冻疮,阴囊湿痒。药理作用:煎液在体外对脑膜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
-
广东商陆
别名:白石笋、广东商陆来源及产地:姜科植物闭鞘姜Costusspeciosus(Koen.)Smith的根茎。1.治水肿臌胀,小便不利,捣烂绢包缚脐中,或合猪肝煎服。2.治湿热淋浊,噤口痢。化学成分:根茎含纤细薯蓣苷(Gracillin)、薯蓣皂苷及前薯蓣皂苷元A及B、甲基原薯蓣皂苷、聚叶绿素D(Polyphyllin-D)、β-谷甾醇葡萄糖苷等。
-
天芥菜
概述:天芥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苦地胆之别名。别名:天芥菜、地胆头、土柴胡、草鞋底、毛刷子、地苦胆、铁烛台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的全草。性味归经:苦、辛,寒。药理作用:注射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绿脓、伤寒及痢疾等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
-
毛葫芦
概述:毛葫芦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鸡屎藤之别名。化学成分:全草含鸡屎藤苷(Paederoside)、鸡屎藤次苷(Scandoside)、车叶草苷、熊果酚苷、齐墩果酸、γ-谷甾醇、挥发油等。有些镇痛作用,车叶草苷有泻下作用,本品在碱性尿中有抑菌作用,可用于治尿路感染;
-
凤凰肠
概述:凤凰肠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本草纲目》记载的朱砂根之别名。别名:大罗伞、开喉箭、凤凰肠、珍珠伞、凉伞遮珍珠。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风湿骨痛,腰腿痛,跌打损伤,胃痛,痛经。药理作用:本品有抗生育、兴奋子宫、止咳平喘、驱虫杀虫及抑菌作用。
-
水金铃
概述:水金铃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节节花之别名。)DC.的全草。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利尿。①治痢疾,肠痈,鼻衄,咯血,便血,小便淋痛。化学成分:本品含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环桉烯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α-菠菜甾醇和它们的棕榈酸酯。
-
水瓮菜
概述:水瓮菜为中药名,出自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过塘蛇之别名。别名:过江龙、鱼鳔草、水瓮菜。性味:淡,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①治感冒发热,燥热咳嗽,麻疹不透,肠炎,痢疾,小便不利,淋病。②治痈肿疔疮,腮腺炎,带状疱疹,皮炎,湿疹,黄水疮,丹毒,蛇、犬咬伤。
-
石穿盘
概述:石穿盘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石仙桃之别名。别名:石上莲、石橄榄、石穿盘、石萸肉、大吊兰。来源及产地:兰科植物石仙桃PholidotachinensisLindl.的假鳞茎或全草。①治热病津伤口渴,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眩晕,头痛,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淋巴结结核。
-
四季菜
概述:四季菜为中药名,出自《广州植物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鸭脚艾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白苞蒿Artemisialactiflorawall.的全草。1.治肺热咳喘,泄泻,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水肿,白带,痛经,闭经,产后瘀滞酸痛。花、叶还含白花蒿素等。药理作用:白苞蒿烯醇具有明显的解痉、平喘和抑菌作用。
-
四眼叶
概述:四眼叶为中药名,出自《南宁市药物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黑面神之别名。主治暑湿吐泻,痧气腹痛,头面热肿,咽喉肿痛,疔疮肿毒,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阴道炎,烧烫伤。药理作用:流浸膏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质有关。
-
白石笋
概述:白石笋为中药名,出自《岭南采药录》,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樟柳头之别名。1.治水肿臌胀,小便不利,捣烂绢包缚脐中,或合猪肝煎服。2.治湿热淋浊,噤口痢。化学成分:根茎含纤细薯蓣苷(Gracillin)、薯蓣皂苷及前薯蓣皂苷元A及B、甲基原薯蓣皂苷、聚叶绿素D(Polyphyllin-D)、β-谷甾醇葡萄糖苷等。
-
白皂药
概述:白皂药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白花丹之别名。别名:白雪花、白皂药、一见消、白花岩陀。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消肿。1.治风湿痹痛,胃痛,肝脾肿大,血瘀经闭。2.治跌打扭伤,蛇咬伤,疥、癣。药理作用:矾松素有抗肿瘤、抗菌、抗凝血、抗生育、祛痰作用。
-
白雪花
概述:白雪花为中药名,出自《广州植物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白花丹之别名。别名:白雪花、白皂药、一见消、白花岩陀。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消肿。1.治风湿痹痛,胃痛,肝脾肿大,血瘀经闭。2.治跌打扭伤,蛇咬伤,疥、癣。药理作用:矾松素有抗肿瘤、抗菌、抗凝血、抗生育、祛痰作用。
-
白龙船花
概述:白龙船花为中药名,出自《广西本草选编》,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臭茉莉之别名。别名:白龙船花、大髻婆、冬地梅。①治风湿性关节炎,脚气,水肿,白带,支气管炎,肺痈。药理作用:臭茉莉可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离体豚鼠回肠及气管收缩的作用。高山黄芩苷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
白花鬼灯笼
概述:白花鬼灯笼为中药名,出自《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即《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鬼灯笼的别名。来源及产地:马鞭草科植物白花灯笼ClerodendrumfortunatumL.的全株。性味:苦、微甘,寒。功能主治:祛风止咳,清热解毒。1.治感冒,咳嗽,咽痛,骨蒸劳热,小儿惊风,胃痛、疝痛。2.治疖肿,跌打损伤。
-
冬地梅
概述:冬地梅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臭茉莉之别名。别名:白龙船花、大髻婆、冬地梅。性味:淡,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化痰止咳,活血消肿。①治风湿性关节炎,脚气,水肿,白带,支气管炎,肺痈。高山黄芩苷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
半天吊
概述:半天吊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榕须之别名。来源及产地:桑科植物榕树FicusmicrocarpaL.的气根。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解表清热,祛风活络,利尿。1.治感冒发热,麻疹不透,疟疾,百日咳,眼结膜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小便不利,血淋,疝气,白带,子宫脱垂。
-
地苦胆
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块茎·《中医大辞典》·地苦胆:地苦胆为中药名,出自《陕西中草药》,为《本草从新》记载的土贝母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利湿。防己科植物金果榄或青牛胆的块根·《中医大辞典》·地苦胆:地苦胆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金果榄之别名。
-
芋苗花
《中医大辞典》·芋头花:芋苗花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即《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记载的芋头花的别名。别名:芋苗花。来源:天南星科植物芋Colocasiaeseulento(L.)Schott的花。性味:辛,平,有毒。功能主治:主治胃痛,吐血,子宫脱垂,痔疮,脱肛。用法用量:煎服:15~
-
百解
概述:百解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岗梅根之别名。别名:点秤根、土甘草、百解、山梅根、天星根。性味归经:苦、甘、凉。入肺、胃经。1.治感冒,发热口渴,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百日咳,肺痈,咳血,痔血,跌打损伤。2.治胆道感染,子宫内膜及附件炎等多种感染性疾病。
-
木棉花
性味:甘,凉。星状非腺毛众多,由多个呈长披针形的细胞组成,为4~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Mumianhua英文名:FLOSGOSSAMPINIMALOBARICAE标准编号:WS3-BC-0012-95来源:本品为木棉科植物木棉花Gossampinusmalobarica(DC.)Merr.的干燥花。功能与主治:清肺热、肝热、心热,助消化。
-
多须公
概述:多须公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的广东土牛膝之别名。性味:苦,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利咽,解毒,行瘀。1.治白喉,急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感冒高热,麻疹热毒炽盛,肺炎,血淋。药理作用:酊剂或煎剂能减轻白喉杆菌对动物的伤害。
-
白苏子
《*辞典》·白苏子:出处:《饮片新参》拼音名:BáiSūZǐ别名:荏子(《别录》),玉苏子(《中药志》)。原形态:白苏(《本草图经》),又名:荏(《别录》),南苏(《滇南本草》),白紫苏、假紫苏(《生草药性备要》),家苏(《植物名实图考》),山紫苏、臭苏、犬屎薄、犬屎苏。苞片卵形,先端急尖或尾状;
-
大靛根
《*辞典》:大靛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D Di n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木蓝的根。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平。功能主治:《生草药性备要》:解虫毒。附方:治丹毒:木蓝干根一两。(《福建中草药》)摘录:《*辞典》
-
大浮萍
《*辞典》:大浮萍: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D F P nɡ别名:大薸(《纲目》),猪姆莲(《岭南采药录》),水浮萍(《南宁市药物志》),大浦藻(《岭南草药志》),浮萍(《广西药植名录》)。功能主治:凉血,活血,利尿除湿。治荨麻疹,丹毒,水臌,湿疮,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亦擦汗斑,能散皮肤血热。
-
过岗龙
豆科植物龙须藤的茎·《中医大辞典》·过岗龙:过岗龙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南宁市药物志》记载的九龙藤之别名。别名:过岗龙、猪蹄叉、黄开口、燕子尾、五花血藤。功能主治:功在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胃痛,小儿疳积。化学成分:茎皮含鞣质。水煎服或浸酒服,并煎水洗患处。
-
楮叶
《*辞典》:楮叶:出处:《别录》拼音名:ChǔY 别名:构叶(《子母秘录》),谷树叶(《简便单方》),酱黄叶(《生草药性备要》)。(《圣惠方》)②治鼻衄数升不断者:楮叶捣取汁坎三升,不止再三饮。久衄亦瘥。(《经验良方》)⑧治一切眼翳:三月收穀木软叶,晒干为末,入麝香少许,每以黍米大注眦内。煎汤熏洗。
-
白薯莨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薯莨:拼音名:B iShǔL nɡ别名: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白薯莨DioscoreahispidaDennst.,以块茎入药。蒴果三棱状长椭圆形,硬革质,长3.5-7cm,宽2.5-3cm,密被柔毛;薯蓣皂甙(Dioscine)为薯蓣碱之二氢异构体,作用性质相似,但较弱。
-
七星剑
中药名·七星剑:七星剑为中药名,出《生草药性备要》,又名独行千里、野香薷、星色草。发汗解暑,利湿解毒。盖被出汗为度。处方:野菊(嫩头)苍耳头豨莶草半枝莲地丁草各9克麻黄3克草河车6克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二方之七星剑治疗疮初起,憎寒作热,恶心呕吐,股体麻木,痒痛非常,心烦作躁,甚或昏愦者。
-
枫香寄生
《*辞典》:枫香寄生: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FēnɡXiānɡJ Shēnɡ别名:虾蚶草(《本草求原》),百子痰梗(《岭南采药录》),螃蟹夹、栗寄生、寄生包(《四川中药志》),路路通寄生、风饭寄生(《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柿寄生(《云南中草药》),扁枝寄生(《西藏常用中草药》)。花期初夏。或浸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