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钱草
枝纤细,被柔毛。化学成份:全草含蟾毒色胺、N,N-二甲基色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5-甲氧基-N-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等多种色胺衍生物和禾草碱。①《生草药性备要》:消风热,浸酒去瘀生新,治小儿马牙疳,又治跌打。附方:①治感冒、发热:排钱草干叶三至六钱,水煎服。
-
排钱草根
治肝脾肿大,关节炎,月经不调,经闭,子宫脱垂,痈疽疔疮,跌打损伤。(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④治跌打伤:排钱草根二至三两。此外,曾观察1例慢性前列腺炎合并附睾炎患者,服排钱草丸剂一个疗程后,经2个月左右小便刺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附睾肿大逐渐缩小,直至接近正常,变软,疼痛明显减轻,且甚少发作。
-
排钱树
拼音名:P iQi nSh 别名:排钱草、虎尾金钱、钱串草、串钱草、叠钱草、阿婆钱、龙鳞草、午时合来源:豆科山蚂蝗属植物排钱树Desmodiumpulchellum(L.夏秋采收,夏季切碎,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用于感冒发热,疟疾,肝炎,肝硬化腹水,血吸虫病肝脾肿大,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
毛排钱草
《*辞典》:毛排钱草:出处:《广西中药志》拼音名:M oP iQi nCǎo别名:排钱草、叠钱草(《南宁市药物志》),麒麟片(《广西中药志》)。夏季采收。托叶1对,卵状披针形。生境分布:生于林旁荒地,山野小林中。治跌打,乳疮,咳血,血淋,小儿牙疳及月内锁喉,牙痛,头疮。附方:治风湿骨痛:毛排钱草根四两,浸酒一斤。
-
龙鳞草
豆科植物排钱树的叶·《中医大辞典》·龙鳞草:龙鳞草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排钱草之别名。性味:淡,微苦,平。功能主治:解表清热,祛风利湿,活血消瘀。化学成分:全草含蟾毒色胺及其甲醚,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甲基色胺,禾草碱等生物碱。主治:鼻瘜肉,过敏性鼻炎;
-
午时合
概述:午时合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排钱草之别名。性味:淡,微苦,平。功能主治:解表清热,祛风利湿,活血消瘀。治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腹水,锁喉风,跌打瘀肿。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化学成分:全草含蟾毒色胺及其甲醚,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甲基色胺,禾草碱等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