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phosphorus[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3 国家基本药物
序号 |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 药品名称 | 剂型 | 规格 | 单位 | 零售指导价格 | 类别 | 备注 |
193 | 16 | 磷霉素 | 注射剂 | 2g,冻干粉(溶媒结晶粉) | 瓶(支) | 6.9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 |
194 | 16 | 磷霉素 | 注射剂 | 1g,冻干粉(溶媒结晶粉) | 瓶(支) | 4.1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
195 | 16 | 磷霉素 | 注射剂 | 3g,冻干粉(溶媒结晶粉) | 瓶(支) | 9.4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
196 | 16 | 磷霉素 | 注射剂 | 4g,冻干粉(溶媒结晶粉) | 瓶(支) | 11.7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
487 | 65 | 胞磷胆碱 | 注射剂 | 250mg:2ml | 瓶(支) | 2.1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 |
488 | 65 | 胞磷胆碱 | 注射剂 | 100mg:2ml | 瓶(支) | 1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
489 | 65 | 胞磷胆碱 | 注射剂 | 250mg,冻干粉(溶媒结晶粉) | 瓶(支) | 5.1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
490 | 65 | 胞磷胆碱 | 注射剂 | 500mg,冻干粉(溶媒结晶粉) | 瓶(支) | 8.7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
491 | 65 | 胞磷胆碱 | 注射剂 | 500mg:100ml | 瓶(支) | 12.1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
492 | 65 | 胞磷胆碱 | 注射剂 | 500mg:200ml | 瓶(支) | 12.6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
1131 | 179 | 氯解磷定 | 注射剂 | 500mg:2ml | 瓶(支) | 5.3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 |
1132 | 179 | 氯解磷定 | 注射剂 | 250mg:2ml | 瓶(支) | 3.1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
1133 | 179 | 氯解磷定 | 注射剂 | 300mg:2ml | 瓶(支) | 3.6元 |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5 磷的特性
总体特性原子属性物理属性其他性质稳定的同位素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是
国际标准基准单位单位和标准气温和气压
| |||||||||||||
名称, 符号, 序号 | 磷、P、15 | ||||||||||||
系列 | 非金属 | ||||||||||||
族, 周期, 元素分区 | 15族(VA), 3, p | ||||||||||||
密度、硬度 | 白磷: 1823 kg/m3,NA 黑磷: 2670 kg/m3,NA | ||||||||||||
颜色和外表 | 无色 / 红色 / 银白色 | ||||||||||||
地壳含量 | 0.09 % | ||||||||||||
原子量 | 30.973762(2)原子量单位 | ||||||||||||
原子半径 (计算值) | 100(98)pm | ||||||||||||
共价半径 | 106 pm | ||||||||||||
范德华半径 | 180 pm | ||||||||||||
价电子排布 | [氖]3s23p3 | ||||||||||||
电子在每能级的排布 | 2,8,5 | ||||||||||||
氧化价(氧化物) | ±3,5,4(弱酸性) | ||||||||||||
晶体结构 | 单斜晶体 | ||||||||||||
物质状态 | 固态 | ||||||||||||
熔点 | 317.3 K(44.2 °C) | ||||||||||||
沸点 | 550 K (277 °C) | ||||||||||||
摩尔体积 | 17.02×10-6m3/mol | ||||||||||||
汽化热 | 12.129 kJ/mol | ||||||||||||
熔化热 | 0.657 kJ/mol | ||||||||||||
蒸气压 | 20.8 帕(294K) | ||||||||||||
声速 | 无数据 | ||||||||||||
电负性 | 2.19(鲍林标度) | ||||||||||||
比热 | 1040 J/(kg·K) | ||||||||||||
电导率 | 1.0×10-9/(米欧姆) | ||||||||||||
热导率 | 0.235 W/(m·K) | ||||||||||||
第一电离能 | 1011.8 kJ/mol | ||||||||||||
第二电离能 | 1907 kJ/mol | ||||||||||||
第三电离能 | 2914.1 kJ/mol | ||||||||||||
第四电离能 | 4963.6 kJ/mol | ||||||||||||
第五电离能 | 6273.9 kJ/mol | ||||||||||||
同位素丰度半衰期衰变模式衰变能量 MeV衰变产物
| |||||||||||||
6 性状
磷的是一种易起化学反应的、有毒的氮族非金属元素。它的化学反应活性和毒性取决于形态不同而有所区别。
6.1 单质磷的同素异形体
黑磷(金属磷) 化学结构类似石墨,因此可导电。 化学式一般写为P。 深黑色粉末 白磷(黄磷) 化学式:P4 淡黄蜡似半透明可结晶的固体,于黑暗中能发光。有特臭,剧毒。比重1.83,熔点44.4,沸点287度。 红磷(赤磷) 化学结构为巨型共价分子。 化学式一般写为P。 鲜红色粉末,无毒,比重2.296,熔点725度,是黄磷于压力下惰气中加热8-10日而成 紫磷 化学结构为层状,但与黑磷不同。 化学式一般写为P。
7 磷元素的发现
在化学史上第一个发现磷元素的人,当推十七世纪的一个德国汉堡商人波兰特(Henning·Brand,约1630年~约1710年)。他是一个相信炼金术的人,由于他曾听传说从尿里可以制得“金属之王”黄金,于是抱着图谋发财的目的,便用尿作了大量实验。1669年,他在一次实验中,将砂、木炭、石灰等和尿混合,加热蒸馏,虽没有得到黄金,而竟意外地得到一种十分美丽的物质,它色白质软,能在黑暗的地方放出闪烁的亮光,于是波兰特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冷光”,这就是今日称之为白磷的物质。波兰特对制磷之法,起初极守秘密,不过,他发现这种新物质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德国。
德国化学家孔克尔曾用尽种种方法想打听出这一秘密的制法,终于探知这种所谓发光的物质,是由尿里提取出来的,于是他也开始用尿做试验,经过苦心摸索,终于在1678年也告成功。他是把新鲜的尿蒸馏,待蒸到水分快干时,取出黑色残渣,放置在地窑里,使它腐烂,经过数日后,他将黑色残渣取出,与两倍于“尿渣”重的细砂混合。一起放置在曲颈瓶中,加热蒸馏,瓶颈则接连盛水的收容器。起初用微火加热,继用大火干馏,及至尿中的挥发性物质完全蒸发后,磷就在收容器中凝结成为白色蜡状的固体。后来,他为介绍磷,曾写过一本书,名叫《论奇异的磷质及其发光丸》。
在磷元素的发现上,英国化学家波义尔差不多与孔克尔同时,用与他相近的方法也制得了磷。波义尔的学生汉克维茨(Codfrey·Hanckwitz)曾用这种方法在英国制得较大量的磷,作为商品运到欧洲其他国家出售。他在1733年曾发表论文,介绍制磷的方法,不过说得十分含糊,以后,又有人从动物骨质中发现了磷。
10 磷的制备
磷的现代制法是将磷酸钙与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及焦炭一起放在电炉中加热。为使反应式易于理解,可写成两步如下:
Ca3(PO4)2+3SiO2=3CaSiO3+P2O5P2O5+5C=2P+5CO
12 磷的含氧酸
磷有5种比较重要的含氧酸:
磷酸(正磷酸) | H3PO4 | +5 | ![]() | 3 |
焦磷酸 | H4P2O7 | +5 | OH OH | | O = P - O - P = O | | OH OH | 4 |
偏磷酸 | HPO3 | +5 | O \\ P - OH // O | 1 |
亚磷酸 | H3PO3 | +3 | OH | H - P = O | OH | 2 |
次磷酸 | H3PO2 | +1 | OH | H - P = O | H | 1 |
用途
磷可用于安全火柴、烟花、燃烧弹和化肥,还可以保护金属表面免于腐蚀。
磷酸的用途也十分广泛。
13 人体中磷的含量
磷占人体重的0.8%~1.1%,其中80%~90%与钙结合共存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的以磷脂、磷蛋白、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和血液中。正常成年人体内磷的总含量约为400~800g;血中磷的浓度为0.79~1.61mmol/L,儿童血磷浓度稍高,为1.29~1.94mmol/L[2][3]。
磷是骨骼和牙齿的构成材料之一。磷能保持人体内代谢平衡,在调节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生命物质核苷酸的基本成分。它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的调节,参与体内脂肪的代谢。
17 磷中毒
磷的用途甚广,在制造火柴、焰火、爆竹、信号弹、某些合成染料、人造磷肥、杀虫剂、灭鼠药及医疗用药中,均应用磷。旧式火柴头药含有黄磷,剧毒。目前生产的日用火柴头药内无磷,但在有些火柴盒的边药中含赤磷40%左右。任何地方都可擦燃的硫化磷火柴的头药内含有三硫化四磷(P4S3)10%左右,有毒。多由于误服含磷的灭鼠药如磷化锌所致,偶由吞食含黄磷的火柴头引起;若多次嚼食含磷化物或赤磷的火柴盒边,亦可出现中毒症状,赤磷中一般含有0.6%~1%黄磷。由于吸入黄磷烟雾或磷化氢中毒者甚少。[4]
17.1 毒理作用
黄磷毒性甚剧,对成人的最小致死量约为60~100mg,磷化锌的致死量约为40mg/kg。
黄磷进入人体后,其毒理作用为破坏细胞内酶的功能,主要造成肝、心、肾等实质脏器的损害,引起上述脏器及横纹肌等脂肪变性,外周循环衰竭,骨骼脱钙及出血等。此外,黄磷对皮肤及黏膜均可引起强烈的灼伤和腐蚀,并可通过创面吸收中毒。
磷化锌进入体内与胃酸作用后产生磷化氢和氯化锌,二者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溃疡和出血等。其所产生的磷化氢还作用于细胞酶,影响细胞代谢, 使细胞发生内窒息,以致中枢神经、呼吸、心血管系统及肝、肾功能均受影响,而以中枢神经系统受害最早亦最重。
17.2 临床表现
误食含黄磷的火柴头或其他含磷制剂后半小时至数小时内,患者口腔、食道和胃内有烧灼样疼痛,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物及粪便有大蒜臭味,在黑暗处可见荧光。轻症可于1周内逐渐恢复。重症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带血,甚至大量呕血,可于1~2d内出现昏迷、休克,导致死亡。若误服量甚大时,可以迅速发生休克而无明显的呕吐、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可在1~3d的症状好转后出现吸收中毒的症状,再度吐、泻、腹痛,吐、泻物可为血性,肝脏肿大,黄疸,鼻出血及皮下出血,严重者发生呼吸困难、痉挛、肝、肾衰竭,谵妄,血压下降,昏迷等,可在1~3周内死亡。少数患者的食管或胃肠因腐蚀导致穿孔。
误食磷化物(如磷化锌等)后,除出现胃肠道症状外,较快发生肺水肿、黄疸等,同时可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全身麻木、抽搐、神志模糊、昏迷以及循环系统症状如心悸、血压降低、心律缓慢及心肌损害等。
若吸人大量黄磷烟雾或磷化氢,患者在十几分钟内即有呼吸困难,继后发生肺水肿等症状,可于短期内死亡。
17.3 实验室检查
呕吐物及粪便中可检出磷,在夜间或暗处可发磷光。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血糖降低、胆固醇、胆红素、磷、钙等增加,凝血酶原降低,出、凝血时间延长。尿量少,可出现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等。[4]
17.4 治疗
口服中毒而无胃出血者在5h内均须立即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硫酸铜溶液小心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而无蒜臭味为止;若无法立即洗胃,则可内服0.5%硫酸铜溶液适量(成人4ml,小儿酌减),15min/次,共服2~3次或至发生呕吐为止(昏迷患者仍应洗胃)。必须注意所用硫酸铜溶液不可过浓、过多,洗胃液出入量应大致相等,防止发生铜中毒。亦可先灌注适量液体石蜡于胃中,再以大量清水洗胃。洗胃后连续数日给予硫酸钠或液体石蜡等泻剂,因吞服黄磷后2~3d,粪便中仍可检出该类毒物。禁用硫酸镁,因其可与氯化锌(磷化锌在胃内遇酸后生成物之一)起作用后生成卤碱,引起中毒。液体石蜡可使磷溶解于其中而被泻出,且不为胃肠道吸收。勿用其他油类及含脂肪的物质如牛奶等,以防促进磷的吸收。静脉注射适量50%葡萄糖溶液和大量维生素C以及保肝药物。严重患者可加用换血疗法。有出血现象时,根据病情选用维生素K、对羧基节胺及其他止血药物。余为输液、维持营养和对症处理。
若为吸入黄磷烟雾或磷化氢中毒,迅速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更换污染衣服;皮肤若被沾染,立即选用1%硫酸铜溶液、2%碳酸氢钠溶液或2%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皮肤;其他为抢救肺水肿,并按上述有关项目处理。
17.5 预防
勿让小儿玩耍火柴。灭鼠药物应作标记,晚上放在鼠洞旁,白天拿掉,以免小儿捡食误服;不用的灭鼠药须妥为收藏。教育小儿勿到用磷化氢等熏蒸的场所玩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