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肌瘤剜出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3 分類

產科/婦科手術/腹部手術/良性疾病手術/子宮肌瘤手術治療

4 ICD編碼

67.3908

5 概述

子宮頸肌瘤剜除術用於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 子宮肌瘤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中年婦女。按肌瘤生長部位可分爲子宮頸部肌瘤和子宮體部肌瘤。按肌瘤與子宮肌壁的關係又可分爲肌壁間子宮肌瘤(Intramural Myoma)、漿膜子宮肌瘤(Subserous Myoma)和黏膜下子宮肌瘤(Submucous Myoma)(圖11.1.4.1.3.3-0-1)。治療方法可採取非手術治療或手術治療,應根據肌瘤大小、部位、臨牀症狀、病人年齡、生育需要以及病人的全身情況等綜合判斷確定治療。手術治療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手段,其適應證有①月經過多陰道不規則出血;②有明顯壓迫症狀;③肌瘤超過妊娠12周大小;④肌瘤生長迅速,有惡變可能;⑤黏膜下有蒂肌瘤,特別已突出於子宮頸口以外者;⑥宮頸肌瘤;⑦肌瘤合併有併發症,如蒂扭轉、退行性變或發生感染等。子宮肌瘤手術方法有多種,包括陰道內有蒂肌瘤摘除術;帶蒂的漿膜子宮肌瘤切除術,腹式子宮肌瘤剜除術闊韌帶肌瘤切除術;宮頸肌瘤切除術;次全子宮及全子宮切除術等。

子宮頸肌瘤的病理及影像學表現見下圖(圖11.1.4.1.3.3-1,11.1.4.1.3.3-2)。

6 適應

子宮頸肌瘤剜除術適用於:

1.肌瘤較大或產生壓迫症狀者,可行肌瘤剜除術或同時切除子宮。突出於陰道的宮頸肌瘤,亦可從陰道內進行剜除術。

2.病人年輕,無子女,迫切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

7 禁忌症

1.懷疑肌瘤惡變者。

2.合併有子宮內膜病變者。

3.宮頸有嚴重病變。

4.肌瘤較大,或數目較多,已有子女者。

5.雖無子女,但肌瘤大,數目多,子宮已無法保留者。

6.有急性感染

8 術前準備

1.同婦科腹部手術。

2.瞭解對生育的要求,夫婦雙方進行不孕檢查,並對病人及家屬談清子宮能否保留的可能性,及子宮肌瘤復發的可能。

3.宮頸刮片檢查癌細胞

4.術前做診斷性刮宮術,特別有月經異常者,以排除子宮內膜病變。

5.大的宮頸肌瘤,術中會遇到一定困難,必要時在術前安放輸尿管導管,做好腸道消毒準備。

9 麻醉體位

一般採用硬膜外阻滯麻醉全身麻醉蛛網膜下腔麻醉。手術體位仰臥位

10 手術步驟

10.1 1.膜壁切開。

10.2 2.探查

探查肌瘤的部位(系起自宮頸前壁、後壁或側壁)、大小、數目及與子宮的關係,並瞭解與周圍臟器的關係。

10.3 3.剪開膀胱腹膜反折

如肌瘤長在子宮頸前壁,先辨清覆蓋在肌瘤上的膀胱腹膜反折,以彎血管鉗提起,做橫切口,向兩側延伸剪開達圓韌帶處(圖11.1.4.1.3.3-3)。推開膀胱,並向兩側推開直達瘤壁邊緣(圖11.1.4.1.3.3-4)。

10.4 4.切開肌瘤包膜

肌瘤暴露後,於其包膜上做橫切口,伸入手指行鈍性剝離(圖11.1.4.1.3.3-5)。爲避免損傷鄰近的輸尿管血管,在直視下進行操作更爲安全。

10.5 5.剝出腫瘤

大部分肌瘤與包膜分離後,以組織鉗夾持肌瘤,向上提拉,繼續向其底部分離(圖11.1.4.1.3.3-6),如粘連不重,肌瘤可完整剝出,如底部組織較多較緊,可用血管鉗夾住切斷,且勿硬行撕拉,以免損傷血管造成出血(圖11.1.4.1.3.3-7)。剝除時儘量不穿透宮頸黏膜。

10.6 6.閉合空腔

肌瘤剝除後,檢查空腔內有無活動出血,確切處理後,以2-0腸線或4號絲線間斷或褥式縫合1~2層,閉合空腔(圖11.1.4.1.3.3-8)。

10.7 7.縫合膀胱腹膜反折

空腔閉合後,檢查無滲血,以中號絲線連續縫合膀胱腹膜反折(圖11.1.4.1.3.3-9)。

10.8 8.縫合腹壁

見腹壁切開及縫合。

11 中注意要點

11.1 1.臟器損傷

子宮頸肌瘤較大時,可塞滿盆腔,使膀胱直腸輸尿管及大血管位置變異,有時膀胱扯得很高,有時輸尿管可被擠到肌瘤前,或被壓成扁片狀,如不仔細辨認則可誤傷。必要時可向上延長剪開闊韌帶,找到輸尿管,在直視下進行操作。分離中遇有可疑組織應辨認清楚後始可剪斷或結紮。

11.2 2.出血

肌瘤較大時,血管充盈,剝離中容易出血,如血管較粗,可先將血管切斷結紮以免撕斷出血

11.3 3.分離和縫合時儘量不穿透宮頸內膜和子宮內膜

12 術後處理

子宮頸肌瘤剜除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同婦科一般腹部手術後處理。

2.應長期隨診,注意有無復發肌瘤。

3.囑病人堅持避孕2年,以免過早懷孕增加子宮破裂的機會。

4.術後加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