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子宮頸肌瘤剜除術用於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在中年婦女。按肌瘤生長部位可分爲子宮頸部肌瘤和子宮體部肌瘤。按肌瘤與子宮肌壁的關係又可分爲肌壁間子宮肌瘤(Intramural Myoma)、漿膜下子宮肌瘤(Subserous Myoma)和黏膜下子宮肌瘤(Submucous Myoma)(圖11.1.4.1.3.3-0-1)。治療方法可採取非手術治療或手術治療,應根據肌瘤大小、部位、臨牀症狀、病人年齡、生育需要以及病人的全身情況等綜合判斷確定治療。手術治療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手段,其適應證有①月經過多,陰道不規則出血;②有明顯壓迫症狀;③肌瘤超過妊娠12周大小;④肌瘤生長迅速,有惡變可能;⑤黏膜下有蒂肌瘤,特別已突出於子宮頸口以外者;⑥宮頸肌瘤;⑦肌瘤合併有併發症,如蒂扭轉、退行性變或發生感染等。子宮肌瘤手術方法有多種,包括陰道內有蒂肌瘤摘除術;帶蒂的漿膜下子宮肌瘤切除術,腹式子宮肌瘤剜除術;闊韌帶肌瘤切除術;宮頸肌瘤切除術;次全子宮及全子宮切除術等。
子宮頸肌瘤的病理及影像學表現見下圖(圖11.1.4.1.3.3-1,11.1.4.1.3.3-2)。
8 術前準備
1.同婦科腹部手術。
2.瞭解對生育的要求,夫婦雙方進行不孕檢查,並對病人及家屬談清子宮能否保留的可能性,及子宮肌瘤復發的可能。
10 手術步驟
10.1 1.膜壁切開。
10.2 2.探查
探查肌瘤的部位(系起自宮頸前壁、後壁或側壁)、大小、數目及與子宮的關係,並瞭解與周圍臟器的關係。
10.3 3.剪開膀胱腹膜反折
如肌瘤長在子宮頸前壁,先辨清覆蓋在肌瘤上的膀胱腹膜反折,以彎血管鉗提起,做橫切口,向兩側延伸剪開達圓韌帶處(圖11.1.4.1.3.3-3)。推開膀胱,並向兩側推開直達瘤壁邊緣(圖11.1.4.1.3.3-4)。
10.4 4.切開肌瘤包膜
肌瘤暴露後,於其包膜上做橫切口,伸入手指行鈍性剝離(圖11.1.4.1.3.3-5)。爲避免損傷鄰近的輸尿管或血管,在直視下進行操作更爲安全。
10.5 5.剝出腫瘤
大部分肌瘤與包膜分離後,以組織鉗夾持肌瘤,向上提拉,繼續向其底部分離(圖11.1.4.1.3.3-6),如粘連不重,肌瘤可完整剝出,如底部組織較多較緊,可用血管鉗夾住切斷,且勿硬行撕拉,以免損傷血管造成出血(圖11.1.4.1.3.3-7)。剝除時儘量不穿透宮頸黏膜。
10.6 6.閉合空腔
肌瘤剝除後,檢查空腔內有無活動出血,確切處理後,以2-0腸線或4號絲線間斷或褥式縫合1~2層,閉合空腔(圖11.1.4.1.3.3-8)。
10.7 7.縫合膀胱腹膜反折
空腔閉合後,檢查無滲血,以中號絲線連續縫合膀胱腹膜反折(圖11.1.4.1.3.3-9)。
10.8 8.縫合腹壁
見腹壁切開及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