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砂仁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ú shā rén

2 拼音名

Zhú Shā Rén

3 別名

竹果、竹紅菌、竹花、竹生小肉座菌

4 來源

藥材基源:爲肉座菌科真菌竹小肉座菌的子座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pocrella bambusae(Berk.et Br.)Sacc.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採,採摘後曬乾,備用。

5 形態

子座近半球形。新鮮時粉紅色或淺肉色,較鬆柔,幹後變爲灰黃色或紅褐色,較堅硬,表面有不規則的喙狀突起,內部粉紅色至深紅色,直徑0.7-1.5(-2)cm。子囊殼單列,埋生於子座的外圍,殼壁透明無色,子囊殼(620-700)μm×(520-680)μm。子囊細長,(350-430)μm×(16-20)μm。子囊孢子蠕蟲形,8個,右旋扭曲,(270-310)μm×(8-10)μm,透明無色至微黃色,成熟後斷裂成段,每段長20-30μm。側絲稍長於子囊,頂端略膨大。

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箭竹的節間或近節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雲南、四川、西藏等地。

7 性狀

1.性狀鑑別 子座近半球形,直徑0.7-1.8cm,灰黃色或紅褐色,表面有不規則的喙狀突起。質較堅硬。斷面棕褐色。

2.顯微鑑別 子座橫切面略呈扇形。子囊殼單列,瓶形,直徑500-700μm,殼壁無色,內有多數子囊側絲子囊長300-450μm,直徑15-20μm;子囊孢子蠕蟲形,8個,扭曲成麻花狀,約與子囊等長,成熟後斷裂成段。側絲略長於子囊子座其他部位爲棕褐色菌絲。

8 化學成份

竹砂仁含5%D-甘露醇(D-mannitol),竹紅菌素(hypocrellin)A、B,過氧竹紅菌素(peroxyhpocrellin),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和十八烷酸(octadecanoic acid)。

9 鑑別

(1)取子座橫切面,置紫外燈下觀察,子囊殼部位顯藍色熒光,其餘部位顯棕紅色熒光滴加稀鹼液後,菌絲變爲綠色,熒光消失。

(2)本品乙醇浸出液顯鮮紅色,在465nm處有最大吸收峯。

10 性味

辛;澀;平

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浸酒

13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