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一方之竹瀝泄熱湯
3.1 別名
3.2 組成
竹瀝一升,生薑、芍藥各四分,大青葉、梔子仁、升麻、茯苓、麻黃、玄蔘、知母各三分,石膏、生葛根各八分[1]。
竹瀝1升,麻黃3分,石膏8分,生薑4分,芍藥4分,大青3分,梔子仁3分,升麻3分,茯苓3分,玄蔘3分,知母3分,生葛8分。
3.3 製法
上藥爲粗末[1]
3.4 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一方之竹瀝泄熱湯主治肝實熱,陽氣伏邪熱,喘逆悶恐,目視無明,狂悸非意而言[1]。
3.5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2升半,去滓,下竹瀝煮2-3沸,分3服。
3.6 運用
3.7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喘逆狂悶,明是木邪無畏反侮肺金之象。方用竹瀝潤火清痰爲主,兼以麻黃、升麻開泄肺滿於上,大青引領知母、石膏等味降泄肝實於下,可謂峻矣。設亢極不應即應,須加芒消以潤下之,芍藥益氣不若地黃之滋血,故易之。
3.8 附註
4 《外臺祕要》卷二十一引《刪繁方》之竹瀝泄熱湯
4.1 組成
竹瀝1升,麻黃3兩,大青3兩,梔子3兩,人蔘3兩,玄蔘3兩,升麻3兩,茯苓3兩,知母3兩,石膏8兩(碎),生薑4兩,芍藥4兩,生葛8兩。
4.2 製備方法
上切。
4.3 功能主治
《外臺祕要》卷二十一引《刪繁方》之竹瀝泄熱湯主治肝陽氣伏邪熱,喘逆悶恐,眼視無明,狂悸非意而言。
4.4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2升,去滓,下竹瀝,更煎3-5沸,分3服。
5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