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法 鍼灸學 中醫學
zhōng bìng bàng qǔ
中病傍取爲取穴法則之一。指中部的病症取用其周圍的穴位。[1]《黃帝內經靈樞·衛氣失常》:“氣積於胸中者,上取之;積於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傍取之。”並例舉具體治法如:“積於上,瀉人迎、天突、喉中;積於下,瀉三裏與氣街;上下皆滿者,上下取之,與季脅之下一寸。”《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
參見“病在中旁取之”:
“病在中旁取之”爲治則之一。出《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即病的主要證候表現在人體中部,用藥治療或進行鍼灸,應從兩側着手。如胃脘痛,針刺四肢的合谷、內關、足三裏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