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骨大孔腦膜瘤

神經外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ěn gǔ dà kǒng nǎo mó liú

2 英文參考

meningioma of foramen magnum

3 註解

4 疾病別名

枕骨大孔區腦膜瘤,枕大孔腦膜瘤, meningioma of the foramenoccipitable magnum

5 疾病代碼

ICD:M9530/0

7 疾病概述

枕骨大孔腦膜瘤是指發生枕骨大孔四周的腦膜瘤,其中一半發生枕骨大孔前緣,常造成延髓的壓迫。成年女性多見,約爲男性發病的3 倍。腫瘤壓迫延髓及高頸髓,病人會出現雙上肢乏力,嚴重者可出現肢體肌肉萎縮,腱反射減弱。累及小腦時,病人出現走路不穩、共濟運動障礙後期腫瘤壓迫形成梗阻性腦積水時,病人出現顱內壓增高,如頭痛嘔吐視盤水腫症狀

8 疾病描述

枕骨大孔腦膜瘤是指發生枕骨大孔四周的腦膜瘤,其中一半發生枕骨大孔前緣,常造成延髓的壓迫。腫瘤可向下延伸到第二頸椎

9 症狀體徵

本病發展緩慢,來院就診平均病程2.5 年。早期表現爲一側頸部疼痛,隨病情發展,幾個月後逐漸出現肢體麻木,以上肢多見,繼之累及下肢。腫瘤壓迫延髓及高頸髓,病人會出現雙上肢乏力,嚴重者可出現肢體肌肉萎縮,腱反射減弱。累及小腦時,病人出現走路不穩、共濟運動障礙神經系統檢查發現痛覺溫度覺減退或消失,其中1/4 病人臨牀表現酷似脊髓空洞症腦神經損害以第Ⅹ和Ⅺ腦神經的損害爲常見。其中第Ⅹ腦神經的損害與腦幹內的下行感覺傳導束受壓有關,當臨牀只有第Ⅺ腦神經損害而無第Ⅹ腦神經損害時,說明腫瘤位置較低,可以排除頸靜脈孔區腫瘤後期腫瘤壓迫形成梗阻性腦積水時,病人出現顱內壓增高,如頭痛嘔吐視盤水腫症狀

10 疾病病因

暫無相關資料。

11 病理生理

脊髓型起於腦幹腹側或腹外側硬膜,基底位於下斜坡,枕大孔之上,向枕骨大孔方向生長脊髓顱型由頸段脊膜瘤向顱內生長,血供主要來自於椎動脈、枕動脈和咽升動脈的分支。

12 診斷檢查

診斷:根據病史、臨牀表現,結合CT 及MRI 影像檢查,一般可以得到確診。

實驗室檢查:無特殊表現。

其他輔助檢查:20 世紀70 年代診斷主要依靠脊髓碘油腦室碘油造影。造影片顯示枕骨大孔區邊界清晰的充盈缺損。近年國外多以甲泛影葡胺脊髓造影CT掃描,代替繁瑣的傳統脊髓造影及腦室碘油造影,經對比CT 掃描,3/4 的病例得以確診。MRI 是診斷顱後窩和上頸段腫瘤的最佳方法,經增強MRI 掃描,幾乎100%枕大孔區腫瘤可以得確診。

13 鑑別診斷

枕骨大孔腦膜瘤臨牀發展過程緩慢,需與高頸髓空洞症、環枕畸形頸椎病多發性硬化、高頸髓髓內腫瘤等相鑑別,但經CT 或MRI 檢查,鑑別診斷並不困難。

14 治療方案

枕骨大孔腦膜瘤一經確診,應考慮擇期手術治療。根據腫瘤的位置而異,可採取不同手術入路。

1.腫瘤位於枕骨大孔後或側方者 可採用顱後窩正中開顱。充分暴露枕骨鱗部及將頸1~2 棘突椎弓咬除,因腫瘤佔位,枕大孔和頸1~2 處硬脊膜飽滿張力高,此時要避免壓迫頸髓和延髓,以防影響呼吸。切開硬脊膜,充分暴露腫瘤腫瘤的基底均附着在硬腦膜、腦脊膜上,腫瘤與頸髓、延髓之間有蛛網膜相隔,有條件時可在顯微鏡分離,並分塊切除腫瘤,被腫瘤侵蝕的硬腦膜、硬脊膜連同腫瘤一併切除。術中注意保護延髓及頸髓。若手術未能全切除腫瘤,病人又同時合併腦積水,可行腦室腹腔分流術。

2.腫瘤位於枕骨大孔前方時 目前國內外均採用經口腔入路。此入路術後易合併腦脊液漏,故切除腫瘤後應嚴密修補硬腦膜

15 併發症

手術治療時如損傷第Ⅸ、Ⅹ腦神經延髓,可發生延髓性麻痹損傷第Ⅺ腦神經可使一側肩下垂。

16 預後及預防

預後:本病的預後取決於腫瘤是否完全切除。文獻報道手術的死亡率爲5%左右。若腫瘤未能完全切除,腫瘤復發者約5%死於術後3~5 年。術前有嚴重神經功能缺失者,術後恢復較困難。60%的病人術後可生活自理或從事輕工作。因此,要提高枕骨大孔腦膜瘤的手術效果,必需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預防:無特殊。

17 流行病學

枕骨大孔腦膜瘤並不常見,據文獻報道,約佔顱後窩腦膜瘤的7%,成年女性多見,約爲男性發病的3 倍。

18 相關出處

內科學第五版》、《外科學第五版》、《兒科學第六版》、《內科學第六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