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損腎瀝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ēng sǔn shèn lì tāng

2 別名

腎瀝湯(《外臺祕要》卷十一)。

4 製法

上十六味,哎咀。

5 功能主治

腎氣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

6 用法用量

以水1.5升,煮羊腎,取I.2升,下藥,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7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8 《外臺》卷十七引《小品方

8.1 方名

增損腎瀝湯

8.2 組成

腎1具(豬羊並得),遠志2兩,麥門冬1升(去心),人蔘2兩,五味子2合,澤瀉2兩,乾地黃2兩,茯苓1兩,桂心2兩,當歸2兩,芎2兩,黃芩1兩,芍藥1兩,生薑5兩,棗20枚,螵蛸20枚(炙),雞膍胵裏黃皮1兩。

8.3 主治

腎氣不足,消渴引飲,小便過多,腰背疼痛

8.4 用法用量

先用水1鬥5升煮腎,取1鬥3升,去腎煎藥,取3升,去滓,分3服。

8.5 用藥禁忌

忌生蔥、蕪荑、酢物。

9 《千金》卷二十一

9.1 方名

增損腎瀝湯

9.2 組成

羊腎1具,遠志2兩,人蔘2兩,澤瀉2兩,乾地黃2兩,桂心2兩,當歸2兩,茯苓2兩,龍骨2兩,黃芩2兩,甘草2兩,芎2兩,生薑6兩,五味子5合,大棗20枚,麥門冬1升。

9.3 主治

腎氣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

9.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鬥5升,煮羊腎,取1鬥2升,下藥煮取3升。分3服。

9.5 附註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補損腎瀝湯”。

10 《千金》卷十九

10.1 方名

增損腎瀝湯

10.2 組成

羊腎1具,人蔘4兩,石斛4兩,麥門冬4兩,澤瀉4兩,乾地黃4兩,栝樓根4兩,地骨皮4兩,遠志2兩,生薑2兩,甘草2兩,當歸2兩,桂心2兩,五味子2兩,桑白皮(一作桑寄生)2兩,茯苓2兩,大棗30枚。

10.3 主治

大虛不足,小便數,吸噓焦燆引飲,膀胱滿急。

10.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鬥5升,煮腎取1鬥2升,去腎納藥,煮取3升,去滓。分3服。

10.5 附註

每年三伏中服此三劑,於方中商量用之。

11 《千金》卷七引《深師方》

11.1 方名

增損腎瀝湯

11.2 組成

黃耆1兩,甘草1兩,芍藥1兩,麥門冬1兩,人蔘1兩,肉蓯蓉1兩,乾地黃1兩,赤石脂1兩,地骨皮1兩,茯神1兩,當歸1兩,遠志1兩,磁石1兩,枳實1兩,防風1兩,龍骨1兩,桂心2兩,芎2兩,生薑4兩,五味子3合,半夏1升,白羊腎1具,大棗30枚。

11.3 主治

虛勞損挾毒,腳弱痹痛或不隨,下焦虛冷,胸中微有客熱,心虛驚悸不得眠,食少失氣味,日夜數過心煩,迫不得臥小便不利,又時復下。

11.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2鬥煮羊腎取汁1鬥2升,納諸藥,煮取4升,分爲5服。

11.5 加減

不利下者,除龍骨赤石脂小便赤澀,以赤茯苓茯神,加白朮3兩;多熱,加黃芩1兩;遺溺,加桑螵蛸30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