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蝨子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ú shī zǐ

2 《*辭典》:魚蝨子

2.1 出處

《四川中藥志

2.2 拼音名

Yú Shī Zi

2.3 別名

魚鱉、魚寄生

2.4 來源

爲浪飄水蝨科動物張氏魚怪的全體。捕得有魚蝨子寄生的魚後,自魚胸鰭的白色囊中取出,炕幹或曬乾

2.5 形態

體呈長卵形,闊而扁,無堅甲,全體乳白色;雌者長達30毫米,闊約15毫米;雄者較小,長4~10毫米,寬1~6毫米。頭部複眼長卵形,黑色,有短觸鬚2對,頭下方有大顎1對,小顎2對。胸部發達,長而闊,共7節,前胸節包圍後頭部,後胸節包圍腹的1~2節,胸肢共有7對。腹部萎縮成尾狀,分5節;鰓足5對,成葉狀,在尾節下方。

寄生於魚類胸鰭後的特別囊內。其生活階段無較大的形態變化,除幼體時期外,都在囊中。不能自由游泳。

2.6 生境分佈

有魚類的地方均有分佈

2.7 性味

鹹,寒,無毒

2.8 功能主治

噎膈氣逆,及胸前脹痛

2.9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1~1.5錢。

2.10 注意

胃潰瘍吐血者勿服。

2.11 附方

①治噎膈氣逆,胸前脹痛魚蝨子茴香蟲。焙乾研末,和酒服。

②治胸胃疼痛魚蝨子狗寶末、地苦膽地龍螻蛄犀角末、酒軍青藤香、苡仁佛手片、魚腦石。研末服。

2.12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魚蝨子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