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uán fā xìng fèi dòng mài gāo yā zhèng

2 英文參考

PPH[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oi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yerza syndrom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essential hypertention of pulmonary arter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種原因不明,以自發性肺動脈壓進行性升高爲特徵,常伴右室肥大和右心功能不全表現的心血管疾病。基本病變爲肺小動脈硬化、狹窄、栓塞或叢狀變。青壯年起病,常呈進行性加重。

4 臨牀表現

1.輕症或早期患者可無任何症狀心悸氣促乏力胸痛暈厥在中晚期患者中常見,部分重症病例可有紫紺

2.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收縮早期喀喇音和收縮期噴射性雜音。

3.右心室肥大體徵。

4.右心衰竭體徵。如肝腫大水腫等。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發生於任何年齡,患者可出現呼吸困難,易於疲勞,胸部不適,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胸痛及勞力後暈厥,有時擴張的肺動脈可壓迫左側喉返神經而出現聲音嘶啞,最後可發生心衰竭,嚴重者可猝死體格檢查可見頸靜脈搏動出現增大的A波,右室肥厚時可見胸骨左緣3,4肋間心臟搏動叩診心界擴大,聽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第二心音分裂,部分患者可有收縮早期噴射音,肺動脈瓣區收縮期噴射性雜音的存在提示肺動脈擴張造成了肺動脈開口的相對性狹窄,Graham-Steel雜音提示肺動脈瓣相對關閉不全,如肺動脈高壓引起右心室擴大則出現三尖瓣的相對關閉不全,可聽到三尖瓣區的收縮期雜音。

5 診斷依據

1.肺動脈高壓的典型症狀、體徵及X線超聲心動圖表現。必要時經右心導管直接測定肺動脈及右心壓力。

2.除外由心、肺疾患誘發的繼發性肺動脈高壓後方能診斷本病。

6 治療原則

1.本症的治療問題尚缺乏根本性手段,以對症治療爲主。

2.血管擴張劑在本症治療中得到肯定。

3.晚期病例可考慮心肺聯合移植治療。

7 用藥原則

本病治療的效果欠佳,缺乏特異方法藥物發生心衰竭時常規治療效果較差,應加強擴血管藥物利尿劑的應用。抗凝藥物在嚴重情況下可以選用。

8 治療方法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治療主要目的是降低肺動脈壓、減低血管阻力、改善症狀、延長生命。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

8.1 血管擴張劑

(一)血管擴張劑,消心痛每次10mg,每6小時1次,可加量至每次50mg,主要的副作用是服藥後出現頭痛

(二)α受體阻滯劑,酚妥拉明25mg,每6小時1次,可增至50mg,每日3~4次。酚苄明,10mg每日分3次服用,以後可每4天增加10mg至最大劑量40mg/d。

(三)鈣拮抗劑硝苯吡啶10mg,每日3~4次,最高用量每日100mg。主要副作用爲周圍性水腫感覺遲鈍、面部潮紅。異搏定,用量可達80mg,每日3次,因能抑制心肌的收縮力,心衰患者慎用,此外還可導致心動過緩。

(四)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選用巰甲丙脯酸,12.5~50mg/次,每日3次。少數病人可出現白細胞減少、乾咳、蛋白尿等副作用

8.2 心肺移植

對晚期患者可進行心肺移植術,據報道術後3年的生存率可達50%。

9 輔助檢查

1.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是一複雜的少見病種,診斷主要依靠輔助檢查,尤其是右心導管檢查。但檢查專案的安排仍應遵循先進行經濟、安全,對診斷幫助大的專案,後考慮昂貴、有創傷檢查

2.與有關繼發性肺動脈高壓的鑑別,可視情況在“B”專案選擇。

10 療效評價

1.治癒:不詳(未見成文標準)。

2.好轉:肺動脈壓下降,症狀改善。

3.未愈:症狀無改善或病情惡化。

11 預防常識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的診斷及治療均較複雜,尤其是治療上缺乏有效方法,病情常呈進行性加重趨勢,預後不良。心肺聯合移植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供體、費用及排斥等問題嚴重限制了它的推廣應用。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