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不撲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īng bú pū

2 《*辭典》:鷹不撲

2.1 出處

《廣西中草藥

2.2 拼音名

Yīnɡ Bù Pū

2.3 別名

小郎傘、鳥不宿(《廣西中草藥》),楤木、打散根、百鳥不落、雷公木(《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2.4 來源

五加科植物虎刺楤木的根、根皮或枝葉。根全年可採,枝葉夏、秋季採收。

2.5 形態

灌木,高1~2米。莖,葉柄、葉脈和花序柄上均具針刺及剛毛狀。葉互生,通常3回單數羽狀複葉;第2回葉柄對生;第3回小葉5~9片,對生,近無柄,頂端1枚較大,卵形,先端漸尖,基部略偏斜,圓形或淺心形,邊緣有小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被疏柔毛。花兩性,由多數傘形花序組成大形的圓錐花序,長50釐米;小苞片矩圓狀披針形;萼5裂,三角狀;花瓣長三角狀,黃色,覆瓦狀排列:雄蕊5枚,着生於肉質花盤的周圍;子房5室,花柱5枚,分離。漿果球形,熟時黑色,有5棱,花期9~10月。果期12月至次年1月。

2.6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疏林下及溪進、草叢陽光充足的地方。分佈廣西、廣東、雲南、貴州、湖南等地。

2.7 性味

《廣西中草藥》:"味辛,性溫,無毒。"

2.8 功能主治

散瘀消腫,祛風利溼。治跌打損傷風溼痹痛,胃痛腹瀉痢疾白帶,癰疽,疔腫

①《廣西中草藥》:"散瘀消腫,祛風溼。治跌打,風溼疼痛。"

②《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散瘀消腫,抗菌止痛。治跌打損傷,癰,癤,肝炎,腎炎前列腺炎,急性關節炎胃痛腹瀉痢疾白帶。"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2.10 注意

孕婦慎服。

2.11 附方

①治跌打腫痛:鷹不撲半斤。用好酒三斤浸七天,外搽患處。每日服藥酒三次,每飲五錢至一兩。或取鷹不撲鮮根適量,搗爛,酒炒,敷患處。

②治風溼骨痛鷹不撲枝葉、紅龍船花葉、雞爪風葉、爬山虎各適量。煎水洗患處。(宜忌以下出《廣西中草藥》)

2.12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