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桑叶
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没食子酸、山柰酚、马桑糖(Coriose)等、并含毒性成分马桑内酯(Coriamyrtin)、吐丁内酯(Tutin)。子房上位,心皮5个,分离,每心皮内有倒生胚珠1颗,花柱分离,丝状,被有乳头状突起。附方:①治肿疡:马桑叶煎水洗。4克/公斤体重(如马桑叶采回放置过久,药效减低,应适当增加用药量)。
-
竻慈姑
《*辞典》:竻慈姑: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L C Gū别名:天河芋(《岭南采药录》),刺芋(《广州植物志》),水竻钩(《陆川本草》),勒蒙、竻芋、竻藕(《南宁市药物志》)。45厘米,幼时戟形或箭形,而有阔或狭的基生裂片,老时常宽甚于长,羽状深裂,基部心形,裂片披针形,长渐尖,有主脉1条,沿背脉有刺;
-
麻柳叶
《*辞典》:麻柳叶: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M LiǔY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叶。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温,有小毒。功能主治:治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疮疽疖肿,疥癣风痒,皮炎湿疹,汤火伤。或取叶煎水洗。(《四川中药志》)④治脚趾湿烂(香港脚):枫杨叶捣烂,搽患处。5天后均明显减轻或消失。
-
扇子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扇子七:拼音名:Sh nZiQī别名:扇子还阳、阴阳扇、双扇兰、大对月草、菊花双叶草、一把伞、连子七来源:兰科杓兰属植物扇脉杓兰CypripediumjaponicumThunb.,以根状茎和带根全草入药。唇瓣长达4.5cm,基部收狭而具短爪,囊内基部具长柔毛;或煎水洗;②治无名肿毒:扇子七全草捣烂,用醋调敷患处。
-
假黄麻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JiǎHu nɡM 别名:假麻区(《生草药性备要》),甜麻(《广州植物志》)。来源:为椴树科植物假黄麻的全草。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蒴果圆筒形,长1.8~生境分布:生路旁、草地、旷地、山坡、林边、田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煎水洗疥癞麻疹。和黄糖捣烂敷疮上有拔毒之效。
-
假蒟
《*辞典》:假蒟: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JiǎJǔ别名:蛤药、酿苦瓜、封口好、毕拨子(《生草药性备要,),假荖、蛤荖(《岭南采药录》),假蒌(《南宁市药物志》),猪拨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蛤蒌,山蒌、大柄蒌、马蹄蒌、荜拨、巴岩香(《广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园林或树林中半阴处。
-
金挖耳
《*辞典》:金挖耳: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JīnWāěr别名:挖耳草(《重庆草药》),朴地菊、劳伤草(《泉州本草》),野烟、铁抓子草、野向日葵、铁骨消、翻天印(《湖南药物志》),倒盖菊、山烟筒头(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性味:苦辛,凉。治感冒,头风,泄泻,咽喉肿痛,赤眼,痈肿疮毒,痔核出血。
-
酒药花
《*辞典》:酒药花: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JiǔY oHuā别名:酒曲花(《贵州药植目录》),大蒙花(《陕西中草药》)。来源:为马钱科植物大叶醉鱼草的枝叶、根皮。萼钟状,4裂,裂片披针形,密被星状绒毛;①《贵州民间药物》:治脚癣,妇女阴痒,止咳,杀虫。治麻风,疮疖,蜂窝织炎,跌打损伤,骨折。
-
菊苣
在软化栽培后,直根可作饲料,含苦味物质马栗树皮素、马栗树木甙、野莴苣甙、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等,有清肝利胆功效。性味:味苦;主湿热黄疸;毛菊苣根:主根呈圆锥形,有侧根和多数须根,长10~茎生叶少,长圆状披针形。(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另取菊苣(或菊苣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苦茶叶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日本毛女贞的叶。叶对生,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治火眼,口疳,齿匿,乳痈,肿毒,汤火伤。又治一切无名肿毒,湿疮烂疡,膏布摊外贴。③治乳痈已溃烂,流黄水者:苦茶叶、糯叶各一两,晒干研末,另用苦茶叶煎水洗,又用此药水调药末,外敷患处,但须留头,一日一换。
-
苦石莲
《*辞典》:苦石莲:出处:《增订伪药条辨》拼音名:KǔSh Li n别名:石莲子(《生草药性备要》),老鸦枕头(《药材资料汇编》),土石莲子、青蛇子(《南宁市药物志》),猫儿核(《广西中药志》),广石莲子(《四川中药志》)。雄蕊10,不等长,花丝分离,下部密被柔毛,花药丁字着生;治哕逆不止。煎水洗头癞。
-
首乌藤
首乌藤的功效与主治:首乌藤具有养心安神,祛风活络的功效:首乌藤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心悸,多汗,血虚周身酸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煎服,10~首乌藤的化学成分:首乌藤茎含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纤维壁甚厚,木化;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
刺藜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藜:拼音名:C L 别名:红小扫帚苗、铁扫帚苗、鸡冠冠草、刺穗藜来源:藜科藜属植物刺藜ChenopodiumaristatumL.[Teloxysaristata(L.显微鉴别粉末特征:①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均有不定式气孔。②胞果表面观:果皮薄膜状,表面皱缩,细胞 廓不清。
-
枫香树叶
《*辞典》:枫香树叶:出处:《纲目》拼音名:FēnɡXiānɡSh Y 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叶片。功能主治:治急性胃肠炎,痢疾,产后风,小儿脐风,痈肿发背。②《岭南采药录》:取叶,连细枝煎水洗浴,治产后风、风瘫、风肿等症。③《广西中药志》:幼叶治痢疾。治疗87例,1天治愈者80例,2天治愈者5例,3天治愈者2例。
-
灰叶
化学成份:全草含披针灰叶素(lanceolatin)B,异灰叶素(a-toxicarol),鱼藤素(deglelin),灰叶素(tephrosin),o-甲基倒卵灰毛豆素(o-methylobovatin),去氢鱼藤素(dehydrodeguelin),水黄皮二酮(pongamol),熊果酸(ursolicacid), -谷甾醇( -sitosterol),a-菠菜甾醇(a-spinasterol)。性味:味微苦;
-
鹰不扑
《*辞典》:鹰不扑:出处:《广西中草药》拼音名:YīnɡB Pū别名:小郎伞、鸟不宿(《广西中草药》),楤木、打散根、百鸟不落、雷公木(《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小苞片矩圆状披针形;果期12月至次年1月。功能主治:散瘀消肿,祛风利湿。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腹泻,痢疾,白带,痈疽,疔肿。煎水洗患处。
-
枣树根
《*辞典》:枣树根:出处:《纲目》拼音名:ZǎoSh Gēn别名:枣根(《本草经集注》)。功能主治:治关节酸痛,胃痛,吐血,血崩,月经不调,风疹,丹毒。③《四川中药志》:下乳,清热,调经。附方:①治荨麻疹(风丹):枣子根同樟树皮煎水洗浴,日二次。(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紫薇叶
《*辞典》:紫薇叶: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ZǐWēiY 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薇花条。如白喉患者同时有真菌感染,德洒明碱与其他抗菌素(如红霉素)合用,则抗菌作用可显着增强。(湖南药物志》)③治创伤出血:紫薇叶一两,野南瓜根一两,六月冻一两,胎发灰一钱半,研细末,外用。
-
白苋
《*辞典》:白苋:出处:《别录》拼音名:B iXi n别名:糠苋,细苋(《别录》),野苋、猪苋(《本草图经》),假苋菜(《广州植物志》),绿苋(《拉汉种子植物名称》)。苞片及小苞片干膜质,披针形,小;③江西《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利屎,止痛,明目。外用:煎水洗,捣敷;③治蛇咬伤:野苋全草,捣敷患处。
-
杧果叶
《*辞典》:杧果叶: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M nɡGuǒY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叶片,随时可采。化学成份:含抗坏血酸237毫克%、鞣质11.73%、杧果甙6.9%(以干叶计算);药理作用:叶的提取物能抑制化脓球菌、大肠杆菌。功能主治:①《陆川本草》:行气疏滞。②《南宁市药物志》:治小儿疳积,消渴。
-
米碎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米碎花:拼音名:MǐSu Huā别名:虾辣眼来源:山茶科柃木属植物米碎花EuryachinensisR.Brown,以根及全株入药。单叶互生;雌花花瓣卵形,长2-2.5mm,无雄蕊,子房无毛,花柱长1.5-2mm,先端3浅裂。性味:甘、淡、微涩、凉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清热除湿、解毒剑疮。湿热黄疸;外用:适量,煎水洗;
-
水翁皮
《*辞典》:水翁皮: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ShuǐWēnɡP 别名:水翁树皮(《本草求原》)。性状:干燥树皮厚约1厘米,外被栓皮,除去栓皮,表面黄白色,皮部棕红色,纤维性,其间密布白色粉尘状物。性味:辛,温。②《本草求原》:杀虫,洗癣癞,烂脚,浸疳疮。附方:治囊痈:水翁皮之二层,煎水洗十余次;
-
秃疮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秃疮花:拼音名:TūChuānɡHuā别名:秃子花、勒马回[陕西]来源:罂粟科秃疮花属植物秃疮花Dicranostigmaleptopodum(Maxim.主根圆柱形。叶片狭倒披针形,长10-15cm,宽2-4cm,羽状深裂,裂片再次裂或浅裂,背面疏被白色柔毛;性味:苦;治扁桃体炎,牙痛,咽喉痛,淋巴结核,秃疮,疮疖疥癣,痈疽。
-
五色梅
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叶或带花叶的嫩枝·《中医大辞典》·五色梅:五色梅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地上部分还含马缨丹酸、齐墩果酸、五色梅酸、毛蕊花苷、对羟基苯甲酸等。茎枝常有下弯钩刺。用于感冒高烧,久热不退,颈淋巴结核,风湿骨痛,胃痛,跌打损伤。4.《广西中草药》:全草:退热,杀虫止痒,消疮疡。
-
荨麻根
《*辞典》:荨麻根: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XūnM Gēn来源:为荨麻科植物麻叶荨麻,狭叶荨麻等的根。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止痛。外用:煎水洗。(《文山中草药》)②治麻风:荨麻根干品四至六钱,水煎服。(《文山中草药》)③治湿疹:荨麻根、麻黄根各二两。
-
响叶杨
《全国中草药汇编》:响叶杨:拼音名:XiǎnɡY Y nɡ别名:响朴叶、白杨树、山白杨来源:杨柳科响叶杨PopulusadenopodaMaxim.,以根、叶、茎入药。蒴果卵状长椭圆形,长4-6mm,先端锐尖,无毛,有短柄,2瓣裂。脾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痛;四肢不遂;治损伤瘀血肿痛,根皮加苦参、蛇葡萄根等量,和酒糟捣烂包敷伤处。
-
小叶柳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叶柳:拼音名:XiǎoY Liǔ别名:山杨柳、红梅蜡来源:杨柳科小叶柳SalixhypoleucaSeem.,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山西、陕西、湖北、四川、贵州。1两,泡酒服或适量煎水洗。雌花序长2.5-5cm,粗5-7mm,密花,花序梗短;性味:辛;性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主风湿骨痛;
-
巴豆叶
来源: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tigliumL.的叶。功能主治:1.治疟疾。2.治带状疱疹,跌打损伤,蛇咬伤,鲜叶捣烂敷(蛇伤敷伤口周围);治冻疮,煎水洗。②治跌打:巴豆叶三钱,两面针五钱,黑老虎五钱,金耳环三钱,千里马五镇,千斤拔五钱。(选方均出《岭南草药志》)④治毒蛇咬伤:干巴豆叶研末,每次二分,冷开水冲服。
-
冬瓜藤
《中医大辞典》·冬瓜藤:冬瓜藤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性味:苦,寒。《*辞典》·冬瓜藤: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DōnɡGuāTénɡ来源:为葫芦科槐物冬瓜的茎。"②《纲目》:"捣汁服,解木耳毒,煎水洗脱肛。"④《随息居饮食谱》:"秋后齐根截断,插瓶中,取汁服,治肺热,痰火,内痈诸证。
-
黄桷皮
《*辞典》:黄桷皮: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Hu nɡJu P 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树皮。性味:《草木便方》:苦酸,温。功能主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癣疮。治四肢顽痹,麻(木)不仁,半身不遂。④《重庆草药》:煎水服治吐血,煎水洗治初生儿黄七风(初生儿五至七天,全身现黄,高热惊风)。
-
盐麸树白皮
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Y nFūSh B iP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已去掉栓皮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功能主治:治血痢,肿毒,疮疥。①《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血痢,杀蛔虫,并煎服之。②《湖南药物志》:治无名肿毒,恶疮疥痛,鱼口下疳,蛇犬咬伤,煎水洗。
-
牡荆茎
《*辞典》:牡荆茎:出处:《别录》拼音名:MǔJīnɡJīnɡ别名:牡荆条(《安徽药材》)。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枝条。功能主治:治感冒,风湿,喉痹,疮肿,牙痛。外用:煎水洗或含漱。附方:①治风牙痛:牡荆茎同荆芥、荜茇煎水漱。(《纲目》)②治脚气诸病:用荆茎于坛中烧烟,熏涌泉穴及痛处,使汗出则愈。
-
胡桃树皮
《*辞典》:胡桃树皮: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H T oSh P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树皮。又含没食子酚鞣质和少量糖甙。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涩,有毒。功能主治:治水痢,肾囊风,麻风结节,全身发痒。②《重庆草药》:杀虫,攻毒。共研末,调香油搽。(《湖南药物志》)③治全身发痒:胡桃树皮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