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不換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ín bú huàn

2 《*辭典》:銀不換

2.1 出處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2 拼音名

Yín Bú Huàn

2.3 別名

毛蔘箕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銀鎖匙金線風(《廣西中草藥》)。

2.4 來源

防已科植物毛葉輪環藤的根及莖。全年可採。

2.5 形態

纏繞草質藤本。根似雞腸,褐黑色。莖纖細有縱條紋,嫩枝被毛。葉盾狀着生,三角狀闊卵形,長4~10釐米,寬2.5~8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微缺或近截平,通常全緣,兩面被柔毛,緣毛甚密,長而擴展,掌狀脈9~10條;葉柄長1~4釐米,被倒向長柔毛。雄花序直立,系密傘花序復作圓錐花序式排列,腋生,具1~2回分枝,被長柔毛,雄花萼筒杯狀,下面被長硬毛,萼檐4裂,裂片闊三角形;花冠筒淺杯狀;聚葯雄蕊稍伸出;雌花序下垂,系密傘花序復作總狀花序式排列,雌花萼片2,近圓形,下面密被硬毛;花瓣2,橫長圓形,無毛;子房密被硬毛,柱頭裂片尖銳。核果初被硬毛,成熟時近無毛,骨質的內果皮背部兩側各有2行疣狀小突起。花果期秋冬。

2.6 生境分佈

生於潮溼山地、村旁、丘陵灌木叢中。分佈廣東、廣西等地。

2.7 化學成份

全株含漢防己鹼,根含2.81%,莖含0.11%,葉含0.09%,和少量粒枝鹼。根莖含異漢防己鹼、高阿莫靈鹼。

2.8 性味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苦,寒。"(有毒)

2.9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溼通淋散瘀止痛。治風熱感冒咽喉疼痛痢疾砂淋跌打損傷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解毒,止痛,散瘀。治咽喉炎,腹痛牙痛跌打損傷。"

②《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鎮痛利尿。治感冒風熱痢疾砂淋等。"

2.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含漱。

2.11 附方

①治外感風熱金線風根五錢,幹薄荷一錢,幹山芝麻三錢,水煎,日分二次服。(《廣西中草藥》)

②治痢疾金線風刺莧菜根、馬齒莧各一兩,水煎,分三次服。(《廣西中草藥》)

2.12 臨牀應用

①治療胃痛

金線風根1錢,咀嚼咽汁,或研細粉吞服。治療50例,均在用藥後15~30分鐘止痛。

②治療慢性氣管炎

金線風5錢,欖核蓮4錢,百部5錢,水煎2次,去渣濃縮至30~60毫升,每日1次頓服。10天爲一療程,必要時續服第二療程。治療116例,一療程後近期治癒40例,顯效33例;服藥2個療程者71例,近期治癒32例,顯效12例。一般服藥2~3天后咳嗽減輕,痰變稀易咳出。

2.13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