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ICD編碼
78.0502
6 概述
巖芯減壓術用於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股骨頭缺血壞死造成骨髓內壓力增高,股骨頭內骨壞死。採用股骨頭鑽孔術或巖芯減壓術的目的是:①降低骨髓內壓力;②鑽開壞死邊緣的硬化骨,消除供應股骨頭血運的屏障;③重新植骨修復淺在的可恢復的病變。
對巖芯減壓術的治療結果各家報道不一,Ficat(1985)報道了巖芯減壓的133個髖,其優良率是:Ⅰ期股骨頭缺血壞死爲94%,Ⅱ期爲82%。Hungerford和Zizic(1982)報道了41例病人的相同結果。然而,Camp和Colwell(1986)報道的40例Ⅰ、Ⅱ期股骨頭缺血壞死中,巖芯減壓術的結果是60%的病人在臨牀或X線上表現爲進一步惡化。術後效果好壞與適應證的掌握有極大的關係。某些Ⅱ期股骨頭缺血壞死,因已有新月徵存在,實際上已進入Ⅲ期,其結果可能會受影響。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4.3.1-1,3.14.3.1-2)。
9 術前準備
1.術前應拍雙髖正位和側位X線片,必要時應做普通X線斷層攝影。對懷疑有股骨頭缺血壞死而X線片正常者應做核素掃描、MRI等檢查,並仔細判斷有無新月徵。
2.術中應有C形臂或雙管球牀旁X線透視機,以便簡化手術,並使減壓位置準確。
3.準備好巖芯減壓的專用器械、導針,直徑1cm的空心骨鑽,直徑1cm的長筒環形鑽等。
10 麻醉和體位
採用連續硬膜外麻醉。病人仰臥位,固定在骨科牽引手術牀上,患髖保持伸直外展並有10°左右內旋位,對側髖關節屈曲,外展位固定,使兩大腿之間能放置C形臂或雙管球X線牀旁透視機(圖3.14.3.1-3)。
11 手術步驟
11.1 1.切口
在大粗隆下2cm處做一2cm的縱行切口(圖3.14.3.1-4)。
11.2 2.病變定位
切開皮膚深筋膜,縱行劈開股外側肌,沿切口插入一直徑爲1cm的金屬套管,抵股骨外側。在X線機透視下,於大粗隆頂點下2cm向股骨頭中心通過金屬套管鑽一導針,使之位於股骨頭頸中心,其尖端達股骨頭軟骨下3~4mm(圖3.14.3.1-5)。用直徑1cm的空心鑽頭套入並沿導針鑽破骨皮質。
11.3 3.股骨頭病變處理
改用直徑1cm的環鑽沿導針徐徐鑽入。當鑽到反應性新生骨區時,可感到骨質堅硬,不易鑽透。通過該層後頓覺省力,但應密切監視環鑽頭部位置,切勿鑽破股骨頭軟骨面。至軟骨面下3~4mm時,輕輕搖晃環鑽及導針,使巖芯頂端折斷並退出。環鑽內可有一柱狀骨質芯(圖3.14.3.1-6)。取骨芯後可用刮匙或球形磨鑽將股骨軟骨下骨深面病變組織磨除(圖3.14.3.1-7)。
11.4 4.植骨
經透視病變清除滿意後,可在同側髂骨取骨,並將骨塊剪成小條及碎塊。用一帶栓的套管,經小切口、股骨頸的隧道將骨塊送至股骨頭,充填堅實,並用細錘骨棒將骨質錘入(圖3.14.3.1-8)。沖洗並縫合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