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血管瘤是軟組織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兒童發病率更高,在所有腫瘤中佔第一位。就眼瞼來說,血管瘤發病率也很高,僅次於色素痣及乳頭狀瘤等。嚴格說來,它不是真性腫瘤,而是在胚胎髮育過程中一部分形成脈管的間葉組織未能很好分化和形成管腔,或者形成不完全,未能和附近血管互相溝通,以致脫離周圍血管系統,畸形發育而成。病理學上通常分毛細血管型及海綿狀型兩種。
眼瞼毛細血管瘤佔眼瞼血管瘤的60~70%。一般出生時就有,位置較淺,多在真皮內,少數深達皮下。淺層者瘤組織表面不隆起(僅有大小不等的管腔增大,無內皮細胞增生),沿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又稱紅色痣。此型對放射治療較爲敏感,離瞼緣位置較遠者早期可用放射治療。成年人可作切除後遊離植皮。至於幼兒,只要不影響視力(不致造成弱視)則應等待,因這種血管瘤隨年齡增加有自行消失的可能。或者可向血管瘤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促進吸收,但不宜長期口服類固醇,以免影響幼兒的發育。
眼瞼海綿狀血管瘤佔眼瞼血管瘤的30%,其中有一部分是從眼眶原發,蔓延到眼瞼上來的。多在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內,位置較深。在眼瞼上形成結節狀淡紫色腫塊,質地柔軟且有彈性,哭泣時腫塊迅速增大,顏色加深,邊界不清。病程久的瘤組織纖維化甚至鈣化,使腫瘤變硬。若血管瘤進行性發展,可由於眼瞼皮膚潰瘍,發生較大出血,亦可因廣泛浸潤性生長,發生眼瞼下垂,嚴重影響視功能。
至於伴有額部血管瘤者,除額骨發育異常外,額肌多未發育,其竇腔都比較大,腔內充滿血液,竇腔與額骨大、小骨孔相通,這種血管瘤手術時出血非常多,從額骨骨孔大量噴血。
11 術中注意要點
複發性海綿狀血管瘤是指經過冷凍、硬化劑或不徹底手術切除而又復發增大者。一般這種複發性血管瘤既有血管瘤又有大量瘢痕組織與之混在一起,特別與皮膚、眼輪匝肌的粘連牢固,增加了手術的難度,手術時應注意以下要點:
1.即或全麻,血管瘤的局部也要用0.25%普魯卡因注入皮內,使之易與血管瘤分離,以便能盡多保留皮膚。
2.皮膚切口時應選擇血管瘤與皮膚粘連最輕的部位,以便分離二者的粘連,先儘量找到血管瘤的邊界(實際血管瘤的邊界多不清楚)。
3.與額骨板障畸形血管相通的血管瘤,在額骨上有大小不等的骨孔,從每個骨孔不斷湧出血液流向額部及上瞼血管瘤者,應先徹底暴露額骨骨孔,即首先把額骨骨膜掀起,將所有噴血的骨孔,用硅膠海綿及骨蠟填塞密封之,然後將骨膜復位,此時可在不出血或出血很少的情況下,將骨膜上面的所有血管瘤組織全部徹底摘除。
4.血管瘤長入眼輪匝肌和提上瞼肌內,尤其注射硬化劑後的瘤組織和肌纖維界限不清,應在顯微鏡下儘量保留肌纖維。將切斷的提上瞼肌儘量縫於瞼板上,殘餘的眼輪匝肌儘量對位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