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绵状血管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海绵状血管瘤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它并非真性肿瘤,按组织学分类属于脑血管畸形。此综合征也可与其它类型血管瘤伴发(如泛发性毛细血管瘤、多发性血管球瘤、血管内皮瘤等)。腔内含有红细胞和纤维蛋白性物质。有些大血管腔隙内皮细胞增生,形成乳头状结构,突向管腔。
-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疾病别名海绵状血管畸形疾病代码ICD:M9121/0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angioma,CA或cavernoushemangioma),也称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malformation),或称海绵状瘤(cavernoma),是一种并非少见的脑血管疾病。4.脑血管造影多表现为无特征的乏血管病变,在动脉相很少能见到供血动脉和病理血管;
-
外阴血管瘤
病理生理1.毛细血管瘤(血管痣、草莓状血管瘤)真皮内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有人比较了光动力学疗法中分别用倍频YAG激光(输出波长532nm)与铜蒸气激光(输出波长为577nm)为光源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发现在光动力学疗法中,以铜蒸气激光为光源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显着优于以倍频YAG激光为光源的疗效。
-
颈部血管瘤
概述:血管瘤(haemangioma)为先天性疾病,由中胚层残留组织所发展形成,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海绵状血管瘤比毛细血管瘤大而厚。相关药品:鱼肝油酸钠、葡萄糖相关检查:雌激素
-
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别名:operationforcavernoushemangiomainoromaxillo-facialregion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手术/血管瘤手术ICD编码:27.9903概述: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用于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较深部位的渗血可加以缝扎,并填塞明胶海绵加压包扎。
-
鼻血管瘤
概述:发生于鼻部的脉管瘤以血管瘤为多见,其他少见的肿瘤有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纤维血管瘤、血管纤维瘤以及血管淋巴管瘤。对鼻中隔毛细血管瘤(亦称鼻中隔出血性息肉)或原发于鼻腔内较小的血管瘤,可经鼻前孔加以切除。海绵状血管瘤质软,可压缩,多发生于上颌窦的自然开口附近和下鼻甲处。
-
外阴淋巴管瘤
表现为局限性群集体积小而壁薄的囊泡状肿物,肿瘤为单个或多个,呈灰红色或灰白色囊性结节,极少见,与血管病的区别在于该瘤管腔内含淋巴液。表皮可出现水疱,溃破后流出黄水。3.外阴象皮肿可由结核、丝虫病和梅毒引起外阴长期慢性增殖性炎症,影响静脉及淋巴流,导致外阴一侧或双侧大、小阴唇肥厚,质地坚韧如象皮。
-
鼻腔血管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鼻腔血管瘤摘除术别名:鼻腔血管瘤切除术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鼻部肿物的手术ICD编码:21.3101概述:鼻腔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两大类,前者多发生于鼻中隔前端,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处(来自上颌窦)。3.术前剪鼻毛,剃胡须。体位采用半坐位。
-
眼睑血管瘤
4.冷冻疗法;用药原则1.婴幼儿眼睑血管瘤,首选2.5%强的松龙或康宁克通-A瘤内注射,一般0.5-1.0ml,每月一次,一般毛细血管1-3次可显效,甚至完全消退,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次之,可同时瘤内间隔注射硬化剂,一般效果较好;4.据我们观察,鲜红斑痣药物治疗无效,有人对4岁以上患者采用光动力学治疗有效。
-
鼻腔血管瘤摘除术
手术名称:鼻腔血管瘤摘除术别名:鼻腔血管瘤切除术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鼻部肿物的手术ICD编码:21.3101概述:鼻腔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两大类,前者多发生于鼻中隔前端,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处(来自上颌窦)。3.术前剪鼻毛,剃胡须。体位采用半坐位。
-
结直肠血管瘤
肠梗阻和肠套叠:息肉型结肠血管瘤患者除下消化道出血表现外,还可引起肠梗阻,文献报道大约77%的息肉型结肠血管瘤患者有因肠套叠引起的肠梗阻病史,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肠扭转。预后:结直肠血管瘤预后与血管瘤的生长部位、体积大小和浸润深度等有关,血管瘤部位较高、距齿状线远,体积较小,浸润较浅者,术后效果好;
-
脑静脉畸形
疾病别名脑静脉瘤,脑静脉血管瘤,发育性静脉异常,venousangiomaofbrain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脑静脉畸形也称脑静脉瘤,是先天性正常局部脑引流静脉的异常扩张,其外形异常、但生理功能上为引流静脉。髓样静脉多起自脑室周围区域,中央引流静脉干向大脑表面浅静脉系统或室管膜下深静脉系统引流;血管间散布有正常脑组织。
-
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手术图解图1血管瘤切除术适应证1.血管瘤发生在易引起出血、感染(如唇部海绵状血管瘤)或有碍功能的部位者。3.血管瘤切除后,估计创缘不能直接缝合,需要植皮或作邻位皮瓣修复者,术前应供好供皮区皮肤准备。2.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辅加上述麻醉。从血管瘤周围正常组织内进行钝性和锐性分离。
-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为口腔颌面部位的血管瘤,血管瘤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占全身的60%。5、小儿患者,为避免术中出血较多,或肿瘤位于易引起畸形的部位,如内眦、眼睑周围等,可先作一段硬化剂注射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五)术后处理1、术后注射止血剂及抗生素。
-
眼眶血管瘤
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中胚叶眶肿瘤,占眶内占位性病变的第二位,约为105%~眶血管瘤的共同特点是单眼缓慢进展的无痛性眼球突出,由于肿瘤压迫和占位性约有半数发生视力障碍,复视和视力丧失少见。2.全身或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适合于婴幼儿眼眶毛细血管瘤;术后静滴青霉素、地塞米松减轻手术反应,必要时输血。
-
海绵状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概述:海绵状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由1940年Kasabach-Merritt首先报道,其病理变化大多数是先天性的,在少年时期或成人时期病变逐渐明显,海绵状血管瘤是多数血管组织延伸、扩张并汇集一团所致,一般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才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若血管瘤体积较小,范围不大,则不一定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
血管瘤
概述: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附图16毛细血管瘤(左面部)附图17海绵状血管瘤(舌及左颊部)图3-26面部血管瘤图3-27舌部血管瘤临床表现:毛细血管型血管瘤: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血窦大小不一,有如海绵状结构,窦腔内充满静脉血,彼此交通。触诊时肿块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痛。
-
大肠血管瘤
2.少数患者可发生肠套叠,肠梗阻或肠扭转。小肠恶性淋巴瘤:本病一般状况较差,病变侵蚀肠段的范围较广,X线征常呈较大的指压痕或充盈缺损。内镜下治疗:血管瘤较小,未破溃出血或出血量小的患者,可在内镜下采用高频电灼、激光、微波凝固或硬化剂注射等非手术疗法。:相关药品:鱼肝油酸钠、氧相关检查:粪隐血试验
-
眼睑血管瘤摘除术
3.与额骨板障畸形血管相通的血管瘤,在额骨上有大小不等的骨孔,从每个骨孔不断涌出血液流向额部及上睑血管瘤者,应先彻底暴露额骨骨孔,即首先把额骨骨膜掀起,将所有喷血的骨孔,用硅胶海绵及骨蜡填塞密封之,然后将骨膜复位,此时可在不出血或出血很少的情况下,将骨膜上面的所有血管瘤组织全部彻底摘除。
-
海绵状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概述:海绵状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由1940年Kasabach-Merritt首先报道,其病理变化大多数是先天性的,在少年时期或成人时期病变逐渐明显,海绵状血管瘤是多数血管组织延伸、扩张并汇集一团所致,一般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才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若血管瘤体积较小,范围不大,则不一定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
结膜入路
麻醉和体位:局麻结膜点1%的丁卡因,局麻可用2%的利多卡因和0.5%的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加1/1000肾上腺素少许行结膜下浸润麻醉。切除球后海绵状血管瘤时,宜联合外眦切开,再剪开眶外下方筋膜后向眶深部分离,于外下直肌间剪开肌间膜进入肌锥内,分离脂肪暴露肿瘤后取出。2.术后应用抗生素、激素、止血剂等药物。
-
鼻腔和鼻窦血管瘤
疾病描述:血管瘤为鼻腔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生于鼻窦的血管瘤则少见。鼻部血管瘤一般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类。以前者为多见,多发于鼻中隔前部和下鼻甲前端。症状体征:鼻出血反复发作,每次出血量不等,出血侧鼻腔进行性鼻塞。肿瘤向后突出入鼻烟可造成咽鼓管阻塞,出现耳鸣/听力下降。
-
喉良性肿瘤-喉血管瘤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肿瘤科疾病概述:喉血管瘤较少见,有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2种类型,以前者较多。海绵状血管瘤由窦状血管构成,柔如海绵,暗红色,不带蒂而散布于粘膜下,可延及颈部皮下,呈青紫色。症状体征:喉血管瘤的症状不显著,发生于声带附近者才有声嘶。如有损伤可致出血。疾病病因:不明。
-
汗腺血管样错构瘤或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罕见,损害为一个或多个结节或斑块,似血管瘤,局部多汗,有时疼痛。病理生理:除外泌汗腺痣样改变外,局部有较多增生的毛细血管,围绕外泌汗腺腺体,或混合在一起。5、类固醇疗法口服强的松后,肿瘤可停止生长,甚至消失。适用于2岁以内婴幼儿的毛细血管瘤或毛细海绵状血管瘤。
-
颅骨骨膜窦
疾病病因颅骨骨膜窦发病部位最常见于额顶部,借引流静脉与上矢状窦相通,少数发生于枕部,可与横窦沟通。2.外伤型头部外伤后,骨膜下发生血肿,血肿经导血管与颅内静脉窦相通,或因颅骨外板骨折,加之凝血机制障碍以及蛛网膜颗粒压迹较深,从而促进本病的发生。
-
Maffucci综合征
概述:Maffucci综合征是指内生软骨瘤病与海绵状血管瘤同时存在。病因学: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中胚层的发育异常,因软骨和血管均由中胚层衍化而来。亦有为毛细血管瘤淋巴管瘤以及血管错构瘤的报告往往伴有静脉曲张,静脉栓塞及静脉石形成。有时可见拐状手,膝内翻、髋内翻、扁平足等继发性畸形。血管瘤亦有恶变的报告。
-
肝血管瘤
概述肝血管瘤(hemangiomas)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极少为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瘤。肝血管瘤常含机化血栓可能反复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Glisson′s包膜牵拉胀痛。
-
局限性血管角化瘤
疾病别名角化性血管瘤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局限性血管角化瘤通常出生时即有,或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上,局限性血管角化瘤和局限性淋巴管瘤常很相似,皮损表面有些浅表结节呈囊状,囊性结节内含有血液,而另一些则会有淋巴液,这种损害介于两者之间称为中间型。
-
食管血管瘤
疾病别名食管孤立性静脉扩张,黏膜型肿瘤,solitaryphlebectasis疾病代码ICD:D13.0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食管血管瘤(hemangiomaoftheesophagus)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在临床上罕见,是胃肠道血管瘤中发病率最低的一种肿瘤。也有作者报道在内镜下用激光、微波、结扎或辅以硬化剂治疗,效果甚好。
-
体表色素痣切除缝合手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3.鉴别诊断:排除黑色素瘤、神经纤维瘤及海绵状血管瘤。:1.麻醉方式:以局部麻醉为主,必要时全身麻醉2.手术方式:体表色素痣切除缝合术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4..术中伤口缝合可能需使用美容缝合材料及缝合方法。5.术毕伤口处可能需放置引流膜或引流管。
-
静脉畸形
疾病别名海绵状血管瘤疾病分类口腔科症状体征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血窦的大小、形状不一,如海绵结构。诊断检查对动静脉畸形以及深层组织内的静脉畸形、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等,为了确定其部位、大小、范围及其吻合情况,可以采用超声、动脉造影、瘤腔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来协助诊断。
-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概述海绵状血管瘤因瘤内有较大的血管窦腔,呈海绵状而得名,是成人时期最常见的眼眶良性肿瘤,占眼眶肿瘤的10%-20%。肿瘤发生在眶尖,长期压迫视神经导致原发性视神经萎缩。4.MRI扫描T1WI呈中等信号,T2WI可呈中或中高信号,注射造影剂肿瘤可增强,同CT扫描一样,渐进性增强是其显著特征(请见下图)。
-
先天性血管瘤
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皮肤毛细血管增生扩张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多在出生时即有,或生后不久发生,少数在儿童期或成人期开始发病。2.单纯血管瘤:等待自然消退,长期不消退(5-7岁),或向重要器官侵袭,或反复出血或形成溃疡时,可采用浅层X线、镭射、冷冻治疗、磁疗或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混悬液;
-
蓝色橡皮-大疱性痣综合征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蓝色橡皮-大疱性痣综合征主要为皮肤和肠道血管瘤同时并存,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好发于躯干和四肢。组织病理似海绵状血管瘤,肠道病变多见于小肠,可位于粘膜下。多发生于儿童期。皮肤及肠道损害程度不一,有孤立皮肤结节的患者中也可出现严重的出血。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治疗。
-
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
概述:海绵状血管瘤,或称海绵状血管畸形,可见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其病变特点是由菲薄、缺乏弹性蛋白或平滑肌的血管壁呈分隔状的血管组成。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并发出血,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对于无脊髓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畸形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可有急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此大多与蛛网膜下隙出血有关。
-
脑干占位性病变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脑干占位性病变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激素、止血剂、脱水药。5.术后出现严重脑干反应的患者或者自主呼吸等生命征不稳定的患者,需要增加重症监护病房滞留时间,从而延长出院天数,增加治疗费用。
-
疣状血管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疣状血管瘤是血管瘤痣的一种变型。2.好发于腿、足或股部。可播散,有时形成卫星状结节。4.组织病理示真皮内毛细血管扩张,增生,表皮角化过度。这种血管瘤可以由局限性血管角化瘤分化而来。病理生理:表皮角化过度,棘层不规则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见毛细血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改变。
-
毛细血管瘤
疾病别名又名草莓状痣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就是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破裂形成,以鲜红斑痣和草莓状血管瘤常见。大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95%患者在5~分化成熟时,部分毛细血管扩张明显,退变期毛细血管变性,以后发生纤维化。
-
丘疹型血管角化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丘疹型血管角化瘤多发生于青年人。好发于下肢,无自觉症状,可误诊为恶性黑素瘤。病理生理:表皮角化过度或不规则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其下毛细血管明显扩张,管腔内含有红细胞,可见血栓形成,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内也可见血管扩张、充血、内皮细胞增生,甚至海绵状血管瘤。
-
获得性多发性血管瘤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获得性多发性血管瘤病于儿童或成年期皮肤及内脏(尤其是骨骼、脑及肝脏)有多数海绵状血管瘤。损害持续期限不一,除非同时并有肝脏、心脏及肾脏血管瘤,患者可活至老年也无症状。
-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疾病别名Masson假性血管肉瘤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症又名Masson假性血管肉瘤。病理生理大多数损害发生于静脉内,但少数可见于原先即已存在的良性血管肿瘤中,例如静脉湖、化脓性肉芽肿、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淋巴血管瘤。
-
眼眶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的鞘膜细胞形成的良性肿瘤,又称雪旺细胞瘤。该肿瘤是眶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成年人好发。2.超声检查B超显示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占位病变,边界清晰,内回声较弱,分布欠均匀,肿瘤内可见片状无回声区,多少不等,为囊性变结构。由于神经鞘瘤是最易经眶上裂向颅内蔓延的眶内肿瘤之一。
-
肝脏穿刺
操作名称:肝脏穿刺适应证:肝脏穿刺适用于:1.诊断性穿刺肝脏疾病诊断不明确,须进行肝组织活检者。3.治疗性穿刺肝脓肿患者须穿刺排脓者。(1)肝活组织检查的穿刺位点一般在右腋前线第7至第9肋间或右腋中线第8至第10肋间;5ml无菌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右手持肝穿刺针,由肋上缘垂直刺入0.5~
-
唇缺损
唇缺损是由各种外伤(撕裂伤、火器伤等),感染(坏疽性口腔炎),或肿瘤(如海绵状血管瘤、唇瘤等)切除等原因造成的唇粘膜、皮肤或全层唇组织缺损。唇缺损不仅损毁容貌,亦影响表情,以及进食、语音,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唇缺损,口涎不断外溢更为不便。其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方法修复。4.进食、语言、呼吸功能受损。
-
肝脏疾病栓塞疗法
操作名称:肝脏疾病栓塞疗法适应证:肝脏疾病栓塞疗法适用于: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或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者。2.肝脓肿。3.根据不同病变选择适合的栓塞剂,将备好的碘油抗癌药乳剂或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或微球(颗粒样栓塞剂须与造影剂混合)分别装入注射器内,在透视监视下,缓缓推注进行栓塞,方法同颈外动脉栓塞法。
-
腹部静脉及周围血管磁共振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腹部静脉及周围血管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腹部静脉及周围血管磁共振检查技术适用于:1.四肢动脉或静脉血管主干及大分支闭塞或栓塞,评价侧支血管的建立及堵塞血管远端的情况。3.肝静脉、腔静脉血栓或瘤栓,狭窄或闭塞及其侧支循环的评价。注意事项:1.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
肝脏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肝脏CT检查技术适应证:肝脏CT检查技术适用于:1.肝脏良、恶性肿瘤肝癌、转移瘤、海绵状血管瘤。2.含碘对比剂过敏。5.如肠道内残留大量硫酸钡应在钡剂排尽后再做CT检查。可分两种:动脉造影CT和门脉造影CT。7d行全肝常规扫描。(3)测量病灶层面CT值及大小,必要时测量病灶层面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
-
脾脏细针穿刺活检术
名称:脾脏细针穿刺活检术适应证:脾脏细针穿刺活检术适用于:1.临床及其它检查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需明确其性质者。3.瘀血性脾肿大伴有脾功能亢进者。3.将组织活检针或抽吸针套入引导针内,嘱患者暂屏气,迅速将穿刺针沿引导针刺入肿块或病变区切取组织或抽吸细胞(具体方法可参考肝穿刺活检部份)。
-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
适应证: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适用于:1.血管性损害化脓性肉芽肿、血管角皮瘤、血管纤维瘤、血管淋巴管瘤、蜘蛛痣及浅表性局限性的海绵状血管瘤等。2.真皮的色素细胞、深在性的色素增加如痣细胞痣、文身、太田痣,特别对深在性的文身、异物嵌入的色素沉着效果尤佳。禁忌证:1.转移性恶性肿瘤、恶性黑素瘤。2.瘢痕疙瘩。
-
连续式二氧化碳激光
适应证:连续式二氧化碳激光适用于:1.疣寻常疣、尖锐湿疣等。2.浅表性局限性的良性皮肤肿瘤脂溢性角化病、皮角、皮赘、疣状痣、皮脂腺痣、色素痣、血管角皮瘤、血管纤维瘤、蜘蛛痣、化脓性肉芽肿等。3.浅表性局限性的恶性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鲍恩癌、湿疹样样癌、鲍恩样丘疹病等。2.瘢痕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