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咽後膿腫2/3見於2週歲以內的嬰幼兒,因爲嬰兒出生後咽後間隙內即有幾個淋巴結(Henle淋巴結)存在於中線兩側,該淋巴結在2~3歲時消失。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扁桃體炎時,咽後間隙淋巴結可發生炎症,甚至形成膿腫。較大兒童的咽後膿腫常爲外傷或異物所致。此外,頸淋巴結核和頸椎結核也可發生咽後壁寒性膿腫,但目前發病率很低,且多見於成年人。
11 手術步驟
病人位置擺好後,術者左手持麻醉喉鏡,先將舌體抬起,右手持帶長針頭注射器刺入膿腔近下緣處,將膿液抽出(圖9.5.3.2-2)。待膿腔壓力減小後,再用長柄尖刀在刺入點縱向切開,把吸引管放在切口處吸膿。等膿液減少後,用長血管鉗撐開切口,以便儘量放淨膿液,切口不放置引流物,也不縫合(圖9.5.3.2-3)。
結核性咽後壁膿腫,經口腔穿刺抽膿後,注入鏈黴素和異煙肼溶液,每隔2~3d 1次,同時全身給予抗結核及支持治療。頸椎死骨形成時,可做頸側切開引流並摘除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