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屎條根

中藥學 活血通絡 中藥材 涼血止血 清熱利溼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áng shǐ tiáo gēn

2 英文參考

useful viburnum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羊屎條根

羊食子根中藥名,見《四川中藥志》,爲《分類草藥性》記載的羊屎條根之別名[1]

3.1 別名

羊奶根羊食子根羊屎柴根[1]

3.2 來源及產地

忍冬科植物煙管莢蓬Viburnum utile Hemsl.的根[1]分佈湖北、湖南、貴州及四川東部[1]

3.3 性味

苦、澀,平[1]

3.4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涼血止血活血通絡[1]

1.治痢疾痔瘡出血脫肛白帶風溼筋骨疼痛,跌打腫痛[1]。煎服:15~30g[1]

2.搗敷治癰疽發背[1]

4 《*辭典》·羊屎條根

4.1 出處

分類草藥性》

4.2 拼音名

Yánɡ Shǐ Tiáo Gēn

4.3 別名

羊奶根(《分類草藥性》),羊食子根(《四川中藥志》)。

4.4 來源

忍冬科植物黑漢條之根。全年可採。

4.5 形態

黑漢條,又名:牛屎柴(《乾坤生意》),羊屎柴((綱目》),羊屎條(《分類草藥性》),灰貓條、羊舌條、灰豬藤、冷飯糰、羊屎子。

常綠灌木,高達2米。枝細長,圓柱形,密被灰白色或帶鏽色星狀短柔毛。單葉對生;葉柄長0.5~2釐米,密被灰白色星狀柔毛;葉片橢圓狀卵形,長約4~12釐米,寬1.5~4釐米,先端鈍,少有漸尖,基部圓形,全緣或呈微波狀,上面暗綠色,微有光澤,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狀短柔毛,葉脈5~10對,在下面隆起,基部的2對對生.頂生聚傘花序,常爲5射出枝,花序直徑4.5~9釐米,花梗有星狀毛;花小,白色。徑約8毫米;萼管短,5裂,宿存;花冠輪狀,裂片5;雄蕊5,着生花冠內;子房下位,1室,胚珠1,下垂。漿果狀核果,卵圓形,略呈壓扁狀,烏黑色:種子1粒,壓病狀。花期5月。果期8~9月。

4.6 生境分佈

生長於丘陵、路旁、林邊、墳坡、荒山及灌木叢中。分佈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4.7 性味

①《貴陽民間藥草》:"酸澀,平,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澀,無毒。"

4.8 功能主治

痢疾下血痔瘡脫肛風溼痹痛,白帶溼毒瘡瘍,跌打損傷

①《本草綱目》:"主癰疽發背,搗爛敷之。能合瘡口,散膿血,幹者爲末,漿水調敷。又治下血如傾水,取生根一斤,生白酒二斗,煮一斗,空心隨量飲。"

②《分類草藥性》:"根:治痔瘡,癢子。花:治羊毛疔跌打損傷。"

③《貴州民間方藥集》:"爲收斂藥,用治痢疾,婦女白帶。"

④《四川中藥志》:"根或葉:治風溼筋骨疼痛,腰肋脹滿,跌損瘀結。"

⑤洗溼毒瘡瘍。(四川)

4.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研末調敷。

4.10 附方

①治熱痢:羊屎條一兩,大木姜子七粒。煎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②治痔瘡脫肛羊屎條根二兩,燉豬大腸喫。(《貴陽民間藥草》)

4.11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0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