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胸大肌轉移代替肱二頭肌用於屈肘肌功能重建。胸大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適用於肱二頭肌、肱肌癱瘓而胸大肌肌力4級以上者,有三種方法:①胸大肌胸肋部起點移位法(Clark法);②胸大肌胸肋部起止點雙極移位法(Schottstaete法);③全胸大肌止點移位法(Brook-Seddon法)。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2.4.3.2-1~3.22.4.3.2-3)。
9 手術步驟
9.1 1.Brook-Seddon法胸大肌止點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1)切口:自三角肌胸大肌溝遠側開始,沿三角肌前緣向下至上臂中1/3交界處,長約12cm(圖3.22.4.3.2-4)。
(2)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深筋膜,從三角肌胸大肌間隙處找出頭靜脈,分離後與三角肌一起牽向外側。顯露和分離胸大肌腱,於緊貼肱骨的止點處切斷之,將胸大肌腱沿其上緣遊離,上緣遊離至鎖骨處(圖3.22.4.3.2-5)。
(3)將三角肌近側部向外側牽開,顯露和遊離肱二頭肌長頭,在肱二頭肌肌溝的近側切斷(圖3.22.4.3.2-6)。
(4)在肘前沿肘橫紋做長8~10cmS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深筋膜,顯露和遊離肱二頭肌的下端,直至橈骨粗隆的止點。分別從上下兩切口將肱二頭肌腹完全遊離,由肘前切口抽出(圖3.22.4.3.2-7)。
(5)將肱二頭肌放回原位,穿過胸大肌腱末端的兩個小切口,反過來拉至肘前切口處。於肘關節屈曲60°~70°位,拉緊肱二頭肌腱,保持一定張力,在肘部抵止處做自身編織縫合,穿過胸大肌腱處也做縫合(圖3.22.4.3.2-8)。
9.2 2.Clark法胸大肌胸肋部起點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1)切口:第1切口自三角肌、胸大肌間溝至第7肋做弧形切口,第2切口是在肘前做S形切口(圖3.22.4.3.2-9A)。
(2)沿胸骨外側、第2~6肋軟骨、胸大肌下緣與腹直肌鞘的連接處,將胸大肌胸肋部肌肉的起點切開,沿胸大肌鎖骨部與胸肋部之間分離,保護胸肩峯動脈、靜脈及胸前內側神經(圖3.22.4.3.2-9B)。
(3)將胸大肌胸肋部遊離至腋前,然後將其捲成筒狀,並用細線縫合,再縫合胸前切口(圖3.22.4.3.2-9C)。
(4)於胸大肌、三角肌間溝至肘部切口間做一寬大的皮下隧道。將筒狀的胸大肌經皮下隧道拉至肘部切口內(圖3.22.4.3.2-9D)。
(5)保持肘關節屈曲60°~70°位,將胸大肌遠端穿過肱二頭肌腱,反折並牢固縫合(圖1E)。
9.3 3.Schottstaete法胸大肌胸肋部起止點雙極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本法除同Clark法將胸大肌胸肋部起點移位於肱二頭肌抵止腱外,同時切斷胸大肌胸肋部的止點,將其穿過喙突下肱二頭肌短頭,反折並牢固縫合。(圖3.22.4.3.2-10)。
10 術後處理
胸大肌轉移代替肱二頭肌術後用長臂石膏固定,於屈肘60°位,用三角巾懸吊和固定於胸前。術後4周去除固定,開始練習肘關節屈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