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方法
1.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以手術巾蓋住面部,仔細叩出心濁音界,B超定位,選好穿刺點。常用心尖部穿刺點,依膈位置高低而定,一般在左側第5肋間或第6肋間心濁音界內2.0cm左右處;也可定在劍突與左肋弓緣夾角處。
2.常規消毒局部皮膚,術者及助手均戴無菌手套,鋪洞巾。自皮膚至心包壁層以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
3.術者持針穿刺,助手以血管鉗夾持與其連接的導液橡皮管。在心尖部進針時,應使針向着脊柱方向緩慢刺入;劍突下進針時,應使針體與腹壁成30°~40°角,向上、向後並稍向左刺入心包腔後下部。待針鋒抵抗感突然消失時,示針已穿過心包壁層,同時感到心臟搏動,此時應稍退針,以免劃傷心臟。助手立即用血管鉗夾住針體固定深度,術者將注射器接於橡皮管上,爾後放松橡皮管上的止血鉗,緩慢抽吸,記取液量,留標本送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