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人體的漿膜腔有胸膜腔、心包腔、腹膜腔、關節腔、陰囊鞘膜腔等。在正常情況下,腔內僅有少量液體,起滑潤作用。但在病理情況下,腔內可有大量積液,稱爲漿膜腔積液,如胸腔積液、腹水、心包積液、陰囊鞘膜積液、關節腔積液等。由於積液病因不同,可分爲漏出液與滲出液兩種,其各種成分和性質明顯不同,檢查各種積液的量、外觀、酸鹼度、相對密度、蛋白、葡萄糖及顯微鏡檢查等,意義在於區別積液的性質,判明是漏出液,還是滲出液,然後找出病因,進行診療。
4 心包積液檢查的醫學檢查
4.1 檢查名稱
4.2 分類
4.3 取材
漿膜腔液
4.4 心包積液檢查的測定原理
同鏡檢法和生物化學法。
4.5 試劑
同鏡檢法和生物化學法。
4.6 操作方法
同鏡檢法和生物化學法。
4.7 正常值
4.8 化驗結果臨牀意義
(1)量增多:見於細菌性心包炎、結核性心包炎、真菌性心包炎、病毒性心包炎、支原體性心包炎、轉移性腫瘤、主動脈瘤破裂、尿毒症、黏液性水腫、風溼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或在創傷、使用抗凝藥物時。
(2)混濁:見於感染性心包積液、腫瘤性心包積液(以中央型肺癌、乳腺癌爲主)等。
(5)白細胞數:>10×109/L,見於細菌感染性心包積液、結核性心包積液、腫瘤性心包積液等(中性粒細胞升高見於細菌性心內膜炎的心包積液)。
(6)葡萄糖:<2.22mmol/L,見於細菌感染性心包積液、結核性心包積液、風溼病、惡性腫瘤等。
4.9 附註
4.10 相關疾病
胸腔積液、腹水、鞘膜積液、細菌性心包炎、結核性心包炎、真菌性心包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紅斑狼瘡、肺癌、乳腺癌、漿膜腔積液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