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視與弱視

眼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é shì yǔ ruò shì

2 疾病分類

眼科

3 疾病概述

斜視指的是兩眼向前注視時,兩隻眼位不平行,有一隻眼向內斜(內斜視)或向外斜(外斜視)。內斜視時這隻眼的眼白部分外側多,黑眼珠(角膜及其後面的虹膜)偏向鼻部;反之爲外斜。真正的斜視就不如此,兒童長大,斜視不變。臨牀出現屈光不正視力下降。

4 疾病描述

斜視指的是兩眼向前注視時,兩隻眼位不平行,有一隻眼向內斜(內斜視)或向外斜(外斜視)。內斜視時這隻眼的眼白部分外側多,黑眼珠(角膜及其後面的虹膜)偏向鼻部;反之爲外斜。真正的斜視就不如此,兒童長大,斜視不變。如到入學時再查視力,會發現斜視的眼視力不好,也不能用眼鏡矯正,這稱之爲弱視,也就是經過檢查來發現眼有器質性改變,而視力又不能矯正

5 症狀體徵

屈光不正  視力下降。

6 疾病病因

斜視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不過,有一部分與眼屈光不正有關。

7 病理生理

具體發病機制不是很清楚。

8 診斷檢查

1.注意發病時間,屈光不正情況,家中有無類似患者。根據病史及檢查,區別共轉性與非共轉性斜視。小兒患者尤須注意早期發現。

2.檢查視力、調節、輻輳(集合)、融合能力,屈光(包括檢影),主視眼,單眼及雙眼眼球運動,注意眼外肌之力量,有條件者可作同視機檢查

3.遮蓋法確定隱性或顯性單眼性或交替性斜視,遮蓋法試驗不易發現的微小度數斜視,可作三棱鏡試驗或四點試驗。

4.用弧形視野檢查視遠、視近及散瞳後之斜視角。對疑爲非共轉性斜視者尚需檢查第一、第二斜視角,並在九個注視方向作馬氏杆三棱鏡法或同視機檢查水平與垂直斜視度。

5.對非共轉性斜視,須注意頭位姿勢,查復像,確定何肌受累,是否完全麻痹,區別系肌原性或神經源性,有條件者做肌電圖檢查。必要時作被動轉眼試驗(牽拉試驗)以區別眼外肌麻痹或機械性障礙。注意檢查病因,有無外傷、急性傳染病史。作梅毒血清反應,胸部X線透視,尋找病竈,請神經科會診等。如系神經源性者轉神經科處理。

6.拍照片(視遠、視近分別拍照),必要時拍各注視方向照片。

7.弱視診斷要排除眼部器質性病變。

9 治療方案

1.非手術療法

(1)散瞳檢影、矯正屈光。小兒注意早期治療,包括處理先天性白內障先天上瞼下垂

(2)視力訓練,先注意預防弱視。旁中心注視及異常反應,可交替遮蓋雙眼,如已形成弱視,則應遮蓋健眼,強迫弱視眼注視,但須1~2周檢查視力。對1~2歲內嬰幼兒必須慎重;以免形成健眼弱視弱視眼有旁中心注視者應先採用一個時期的反轉遮蓋法,即遮蓋弱視眼,然後轉爲常規遮蓋。如經遮蓋治療3個月,視力無進步,則改用他法,如紅色濾光片法、後像法、壓抑療法等治療。

(3)利用弱視鏡或同視機訓練肌力、融合功能及建立正常的視網膜對應,集合力減弱者也可用注視筆尖或火柴頭進行訓練。

(4)如有上下隱斜,應每月檢一次,至少3次後,決定隱斜度數。10°以內者配鏡矯正,10°以上者手術治療。其他斜視經長期訓練後仍有運動不平衡複視、異常視網膜對應或旁中心注視者,可配三棱鏡或膜狀三棱矯正

(5)對新發病的麻痹性斜視,可遮蓋患眼,避免複視,積極治療病因,並給維生素B1、B12,三磷酸腺苷,碘劑,理療,針炙,或中祛風化痰舒筋活絡方劑

2.手術療法

(1)共轉性斜視用上述方法不能矯正者,可手術治療。對雙眼視力較爲相近者,應注意三棱鏡法、牽引縫線法或同視機法,測定其融合範圍,以免術後發生融合無力性複視

(2)麻痹性斜視,除眼眶外傷懷疑眼外肌有斷裂應立即探查修復者外,須確知病因已被除去或已不再進行,且保守療法已有6~12個月,眼肌功能不能再恢復者,方可酌情行手術矯正

10 預後及預防

無特殊預防方式。

治療斜視與弱視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