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下瞼鬆弛症俗稱“眼袋”,爲生理性退行性改變,出於外觀的考慮可以施行該手術。眼袋是指下瞼皮膚、眼輪匝肌、眶隔筋膜退行性變、鬆弛,眶內脂肪疝出、下瞼眶下緣膨隆,多見於中、老年人。青年眼瞼腫脹多爲眼輪匝肌肥厚。下瞼鬆弛的治療措施是分別各層組織鬆弛的情況進行整形術。
根據眼袋形成的原因不同,採取的治療方案也有所區別:
1.對於年輕、皮膚彈性好、眼輪匝肌力量強者,行手術時只需去除脂肪,不必去除肌肉和皮膚。
3.對於單純皮膚鬆弛者,只需去除多餘皮膚,不必破壞組織,如眼輪匝肌和眶隔脂肪,這樣可避免眶隔脂肪去除後出現凹陷及不必要的併發症,如眼球後出血而出現視力喪失。
4.對於下瞼中、重度膨隆的可選擇結膜路徑,即內路去除多餘的眶隔脂肪。由於其皮膚具有良好的彈性,不會出現皮膚鬆弛,避免了皮膚外的切口瘢痕,創傷小,腫脹輕,手術更加安全。
5.對於皮膚鬆弛且下瞼中、重度膨隆者,需要從瞼緣皮膚切口,去除多餘皮膚及脫垂的多餘眶隔脂肪,同時收緊眶隔及眼輪匝肌。對於下瞼外翻者,行外眥固定來矯正下瞼外翻。
9 手術步驟
1.距下瞼緣2mm與瞼緣平行畫線,至外眥部轉向顳下方(圖8.1.15.1.2-1)。
3.沿畫線切開皮膚、眼輪匝肌,至外眥向顳下側切斷眼輪匝肌,在該肌下進行分離至瞼袋下緣(圖8.1.15.1.2-2)。
4.眶脂肪膨隆時可在膨出處切開眶隔,先壓迫眼球使眶脂肪墊(外側、中間、內側)依次脫出,用血管鉗夾住切除,切後再用電凝燒灼止血(圖8.1.15.1.2-3~8.1.15.1.2-6)。
5.眼袋嚴重者,用6-0不吸收縫線,將外側瞼板末端與眶外緣骨膜縫合(圖8.1.15.1.2-7)。
6.用血管鉗夾住切口的外上角,將皮膚以適當拉力牽向外上方(圖8.1.15.1.2-8)。用剪刀剪去外側多餘的皮膚及肌肉(圖8.1.15.1.2-9)。如此瞼袋水平向的多餘皮膚被剪除,外眥角縫合一針(圖8.1.15.1.2-10)。
7.沿水平切口平面剪去多餘的皮膚、肌肉,這樣瞼袋垂直向的多餘皮膚便被切除。切除垂直向多餘皮膚要保守些,以防術後下瞼外翻(圖8.1.15.1.2-11,8.1.15.1.2-12)。
8.皮膚縫合,水平皮膚切口也可做皮內縫合(圖8.1.15.1.2-13,8.1.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