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小腦下後動脈(PICA)是椎動脈顱內段的最大分支,其起點約在枕骨大孔上10mm,椎基底動脈交界處近側15mm處的椎動脈幹上,與第9、10、11、12顱神經毗鄰。PICA從椎動脈發出後其走程可分爲5段:①延髓前段;②延髓側段;③扁桃體延髓段,向下彎曲形成尾袢(caudal loop);④髓帆扁桃體段,向上彎曲形成頭袢(rostal loop),其頂點即爲脈絡叢點(choroidal point);⑤皮質段(圖4.4.2.13-1~4.4.2.13-8)。
PICA的動脈瘤佔所有顱內動脈瘤的0.5%~1%,80%的PICA動脈瘤發生於PICA從椎動脈發出處,並多見於左側,PICA周圍支的動脈瘤多發生於脈絡叢點。
9 術前準備
1.腦CT掃描,觀察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分佈,有無顱內血腫、腦積水和腦腫脹。
2.腦血管造影,最好行數字減影全腦血管造影,瞭解動脈瘤的大小、形狀、位置,腦血管痙攣的程度和範圍。有時還可發現多發性動脈瘤,以便計劃手術入路和處理步驟。
4.解除病人對手術的恐懼心理,手術前晚給予鎮靜劑,防止病人因術前情緒緊張而導致動脈瘤破裂。
11 手術步驟
11.1 1.遠外側入路
用於處理PICA起點處的動脈瘤。
(1)皮膚切口起自耳郭頂平面,乳突內側3cm,然後彎向中線向下直達第2頸椎棘突,肌肉沿皮膚切口線切達顱骨,從骨膜下剝離骨面,顯露枕骨和寰椎椎板。這一切口也可用曲棍球棒形切口所代替。骨切除的範圍包括半側枕骨並稍越過中線和寰椎的半側椎板至椎動脈溝(圖4.4.2.13-9)。
(2)硬腦膜呈弧形切開,用絲線縫合固定在外側的組織上以利動脈瘤的顯露(圖4.4.2.13-10)。
(3)顯露動脈瘤,向內側牽拉小腦,切開蛛網膜後顯露椎動脈,沿動脈向遠側追尋即可到達PICA的起點,此點多在迷走神經和副神經之間,發現動脈瘤後分離出瘤頸,選用適合的瘤夾夾閉瘤頸。有時需用一窗式瘤夾,將PICA套在環內同時夾閉瘤頸(圖4.4.2.13-11)。
11.2 2.枕後正中入路
用於處理PICA遠側段位於中線的動脈瘤。
(1)枕後正中切口,上起枕外粗隆上2cm,下達第5頸椎棘突平面。切除枕骨和第1、2頸椎椎板(圖4.4.2.13-12)。
(2)切開硬腦膜和蛛網膜,根據動脈瘤的部位切開小腦蚓部或吸除部分小腦扁桃體,找到動脈瘤後予以夾閉(圖4.4.2.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