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靈丹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ǎo líng dān

2 出處

小靈丹繫馬鈞家傳方,其成分和製法,與《證類本草》引《勝金方》金粟丸(《普濟方》稱雌黃丸)相似。所得昇華物均爲砷硫化合物

3 拼音名

Xiǎo Línɡ Dān

4 別名

人造雌黃

5 來源

藥材基源:上爲硫黃雄黃昇華製成的砷硫化合物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6 生境分佈

主產於北京。

7 性狀

性狀鑑別 本品爲無走形緻密塊狀。紅色;條痕橘黃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體重,質硬而脆,用小刀可得一劃痕;易砸碎,碎塊呈橘紅色,斷面貝殼狀。氣無,味淡。

顯微鑑別 偏光顯微鏡下:爲非晶質體;有的爲粒徑約0.001mm的針柱狀集合體。色調金黃、橙色,依粒度而異;高突起,但不均一。看不出消光現象。

8 化學成份

主要爲三硫化二砷(As2S3)。

9 鑑別

X射線衍射分析曲線:未顯示結晶物質的特徵;證實本品屬非晶質體混合物

10 炮製

雄黃120g, 硫黃30g,分別研末,混勻裝陶瓷罐中,罐口用裝涼水的碗蓋嚴;封閉,加熱5-6小時,離火待涼,揭開碗底,取下凝結橘黃色的粉末或呈玻璃狀的薄片,即小靈丹

11 性味

辛;寒;有毒

12 歸經

肝;脾經

13 功能主治

散寒止痛。主脾腎虛寒引起的偏墜疝氣脾虛久瀉胃寒疼痛;婦女血寒經痛;寒溼帶下

14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g,溫黃酒溫開水衝。

15 注意

不宜過量、久服。陰虛血虧及孕婦禁服

16 摘錄

《中華本草

17 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17.1 方名

小靈丹

17.2 組成

代赭石4兩,赤石脂4兩,紫石英4兩,禹餘糧石4兩。

17.3 功效

助養真氣,補暖丹田,活血駐顏,健骨輕身。

17.4 主治

真元虛損,精髓耗憊,本氣不足面黑耳焦,腰膝沉重,膀胱疝瘕,手足麻痹,筋骨拘攣,心腹癘痛,冷積瀉利,腸風痔漏八風五痹,頭目昏眩,飲食不進,精神恍惚,疲倦多睡,漸成勞疾,婦人胎髒久冷,絕孕無子赤白帶下月經不調,風冷血氣。

17.5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溫酒或新溪水送下。

17.6 製備方法

上藥各用火煅赤,入米醋中淬,各7遍,同碾爲細末,入1砂盒子內合了,外用鹽泥固濟,日中曬乾,用炭20斤,頂火煅,以炭火盡力度,取出藥盒,於潤地上掘坑,埋一伏時取出,研3日令極細,次入乳香(別研)2兩、沒藥(別研)2兩、五靈脂(研細)2兩。同前4味,一處研令極勻。水煮糯米餅子和得所,入鐵臼中搗爲丸,如雞頭子大,陰乾

17.7 用藥禁忌

孕婦不可服。

18 《增補內經拾遺》卷四

18.1 方名

小靈丹

18.2 組成

蟾酥5錢,雄黃1錢,硇砂1錢,輕粉5分,血竭5分,辰砂5分,麝香少許。

18.3 主治

三十六疔,七十二黃。

18.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用蔥頭2枚開孔,入藥於內,紙卷慢火燒,以熱酒送下。

18.5 製備方法

上各爲細末,乳麪糊爲丸,如黃米大。

19 《便覽》卷四

19.1 方名

小靈丹

19.2 組成

巴豆(去皮油)2分半,人言3分,雄黃3分。

19.3 主治

小兒嘔吐泄瀉;驚氣裹乳,腹脹

19.4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涼茶送下。

19.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熔蠟爲丸,如米大。

19.6 用藥禁忌

忌熱物一時。

20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20.1 方名

小靈丹

20.2 組成

硃砂1錢,雄黃1錢,乳香1錢半,沒藥1錢半(各制),大蟾蜍(取心肝,瓦上焙乾)5錢,麝香3分。

20.3 功效

解毒發痘。

20.4 主治

婦女痘,紅斑黑陷不起,一切危惡。

20.5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身無大熱,生酒化下;熱甚,不飲酒,紫草燈心湯送下。即時紅活而起。

20.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取豬心血、雞冠血爲丸,如皁子大。

21 瘡瘍經驗全書》卷五

21.1 方名

小靈丹

21.2 組成

石中竹根半斤,防風4兩,荊芥4兩,細辛1升。

21.3 功效

十二經絡,起陰發陽;開三焦,破積氣;益子息,安五臟;除心熱,壯筋骨;活氣血白髮變黑。

21.4 主治

溼氣風癱

21.5 用法用量

空心每服半鍾爲止。

21.6 製備方法

上藥和爲一處,絹袋盛貯壇內,文武火煮,放陰處,7日後服之。

22 普濟方》卷一五六

22.1 方名

小靈丹

22.2 組成

硇砂3錢(用溼紙包累層,再用紙與泥1處包,火上燒煉2次,放冷,然後去泥,燒成雪白),雷丸5錢,香附子5錢,輕粉5錢。

22.3 主治

體氣

22.4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臨睡用紫河車磨水送下。天明體氣根源皆去爲妙。

22.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醋糊爲丸,硃砂爲衣,如梧桐子大。

23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23.1 方名

小靈丹

23.2 組成

白官硼2錢,樸消3錢,辰砂1錢半,乳香去油)3分,沒藥去油)3分。

23.3 功效

清熱解毒,止痛生肌。

23.4 主治

疹後餘毒壅遏在咽喉,腫痛,咽物不下,或結一切餘毒,牙齦破爛,舌脣焦裂,口瘡等症。

23.5 用法用量

吹敷俱可。

24 醫方類聚》卷一九一引《居家必用》

24.1 方名

小靈丹

24.2 別名

針頭丸

24.3 組成

蟾酥不拘多少(陰乾),片腦少許,麝香少許。

24.4 主治

一切惡瘡

24.5 用法用量

每服1丸、2丸、3丸至5丸,無根倒流水送下。後用米飲湯催出汗,立效;疔瘡,將1丸安瘡內,乳香膏藥封之,覷病上下服。

24.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和勻,用頭首男子乳汁爲丸,如黃米粒大,硃砂爲衣。

25 瘍醫大全》卷二十三

25.1 方名

小靈丹

25.2 組成

番木鱉不拘多少。

25.3 主治

痔漏中風,口眼喎斜;梅花瘌痢。

25.4 用法用量

臨臥時用茶清調服1分6釐。蓋暖出汗,切忌不可說話。其油用熊膽爲末,冰片少許和勻,留搽外痔。如外痔,先以荊芥防風瓦松煎湯燻洗,塗藥;如內痔,則只服2方丹藥自愈。此油搽梅花瘌痢,3日即好。

25.5 製備方法

麻油煎枯存性,取起爲末,麪糊爲丸,如蘿蔔子大。

25.6 附註

按:內痔所服二方,即本方與原書海州州尊李公方:橡斗子殼四兩、黃耆蜜炙)、積殼(麩炒)、黃連(酒炒)、地榆(去下半截,只用上頭半截,取淨末)各二兩,共爲細末,老米打糊爲丸,如綠豆大。每服一錢,重者二錢,清晨用槐花米三錢煎湯送下。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