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樸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āng pǔ wán

2 雞峯普濟方》卷十一:香樸丸

2.1 處方

厚朴 生薑各500克 大棗100個 半夏250克 陳皮60克 人蔘 白朮 白茯苓各60克

2.2 製法

上藥,先以前五味,用水4升,煮盡水,如棗先軟,即去皮、核,餘直至水盡漉出焙乾,入後三味,共爲細末,以棗肉和杵爛,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肺胃虛寒,久冷不除,動作咳喘,痰液清稀,中脘氣痞氣道不利,飲食進退,肌肉不澤,多倦乏力,惡怕風寒,鼻中清涕

2.4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米飲送下。

2.5 摘錄

雞峯普濟方》卷十一

3 雜病源流犀燭》卷五:香樸丸

3.1 處方

厚朴6克 附子2.1克 木香0.9克

3.2 製法

研末爲丸。

3.3 功能主治

治老人脾胃虛寒氣滯腹脹,食少惡寒

3.4 用法用量

每服3克,溫開水送下。

3.5 摘錄

雜病源流犀燭》卷五

4 三因》卷十一

4.1 方名

香樸丸

4.2 組成

厚朴5兩(薑汁制,炒),白朮3兩,茴香(炒)3兩,陳皮3兩,訶子(炮,去核)1兩半,赤石脂(煅)1兩半。

4.3 功效

常服暖腸胃。

4.4 主治

胃虛冷,泄瀉注下無度,脾虛氣閉,不進飲食。

4.5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米湯送下。

4.6 製備方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5 聖濟總錄》卷四十六

5.1 方名

香樸丸

5.2 組成

沉香(銼)2兩,茴香子(炒)2兩,厚朴(去粗皮)5兩,附子(去皮臍,生用)2兩,蜀椒(取紅)2兩。

5.3 主治

胃氣虛弱,面黃肌瘦,小便頻數臍腹疼痛,不能飲食。

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

5.5 製備方法

上除椒紅、沉香茴香子外,用漿水6升,青鹽3兩,生薑3兩(切作片子)同於銀鍋中煮令水盡,曬乾,加椒紅、沉香茴香子,爲細末,以水浸炊餅爲丸,如梧桐子大。

6 《雞峯》卷十一

6.1 方名

香樸丸

6.2 組成

厚朴1斤,生薑1斤,大棗100個,半夏半斤,陳皮2兩。上用水2鬥,煮盡水,如大棗先軟,即去皮核,餘直至水盡,漉出焙乾,加人蔘2兩,白朮2兩,白茯苓2兩。

6.3 主治

胃虛寒,久冷不除,四時往來,動作咳嗽中脘氣痞氣道不利,飲食進退,肌肉不澤,多倦乏力,惡怕風寒,鼻中清涕,喘出清痰,谷飲不消,臟腑不調。

6.4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米飲送下。

6.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以棗肉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