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咳喘
咳喘证名。咳嗽气喘之症。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名咳逆上气。参见咳逆上气条。
-
慢性支气管炎
总之,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确实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对慢支的预防还缺乏有效的方药,临床治愈率有待再进一步提高。并发细菌感染后,痰液转为黄色或黄绿色脓样,痰量增多,有时痰中可带血丝。痰饮内聚:脾失健运,水湿留阻,痰引内聚,上渍于肺,留滞肺络,阻塞气道,肺有停痰宿饮,易受外邪诱发,致使咳喘反复不愈。
-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白散:该方剂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止咳平喘、降血压、扩张周围血管作用,但该方剂主治麻疹初期,肺炎及支气管炎等属肺热者,其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数细”。主治肺热咳喘证。臣药地骨皮除通过作用于中枢外还可阻断交感神经末梢,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
牡荆子
《*辞典》:牡荆子:出处:陶弘景拼音名:MǔJīnɡZǐ别名:小荆实(《本经》),牡荆实(《本草经集注》),梦子(《石药尔雅》),荆条果(《药材学》)。小苞细小,线形,有毛,着生于花梗基部;归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厥阴经。①《别录》: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研末或浸酒。
-
支饮
寒饮伏肺:症状: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往往经久不愈,天冷受寒加重,甚至引起面浮跗肿。治法:温肺化饮。脾肾阳虚:症状:喘促动则为甚,气短,或咳而气怯,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疲,小腹拘急不仁,脐下悸动,小便不利,足跗浮肿,或吐涎沫而头目昏眩,舌苔白润或灰腻,舌质胖大,脉沉细兼滑。
-
肺胀·痰热壅肺证
定义:肺胀·痰热壅肺证(lungdistensionwithsyndromeofphlegm-heatcongestinglung)是指痰与热邪,蕴结于肺,以发热,不恶寒,气急胀满,咳喘烦躁,痰黄黏稠,不易咯出,面红,目胀睛突,口渴欲饮,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肺胀证候。痰浊内蕴化热,痰热壅肺,故痰黄、粘白难咯;
-
阳水·风水相搏证
定义:阳水·风水相搏证(yangedemawithsyndromeofinterminglingofwindandwater)是指风邪袭肺,宣降失常,水湿泛溢肌肤,以眼睑头面水肿,继而遍及全身,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来势迅速,兼恶寒、发热,无汗,咽痛,小便短少,苔薄白,脉浮等为常见症的阳水证候。取肺俞、尺泽、外关、合谷、阴陵泉、三焦俞。
-
泽漆汤
《金匮要略》卷上:泽漆汤:处方:半夏10克紫参10克(一作紫菀)泽漆6克(以东流水2升,煮取800毫升)生姜6克白前10克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6克制法:上药九味,哎咀。主治:水饮内结,咳喘浮肿,胸胁痛,脉沉。先煮泽漆,滤汁代水煎药。4.《金匮要略诠释》:方中泽漆逐水,消痰之力为猛:桂枝通阳,温化水气;
-
喘咳宁片
另一管为空白,以氯仿5滴代替二硫化碳5滴,振摇后氯仿层无色。2.本品适用于内热外寒所致的咳喘,其表现为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咯吐不利,汗出,面赤,口渴喜饮,不恶寒3.咳喘急性发作,伴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者,或是喘息加重,表现为端坐呼吸者,或是哮病持续状态等均应去医院诊治。
-
肺胀·脾肾阳虚证
定义:肺胀·脾肾阳虚证(lungdistensionwithsyndromeofyangdeficiencyofspleenandkidney)是指脾肾两脏,阳气亏虚,以胸闷气憋,呼多吸少,动则气喘,冷汗自出,四肢不温,畏寒神怯,小便清长或失禁,舌淡嫩胖,脉微细等为常见症的肺胀证候。临床常见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等五个证候。
-
云门
布有锁骨上神经中、后支,胸前神经分支,臂丛外侧束和头静脉,胸肩峰动、静脉,下方有腋动脉。主治病症:云门穴主治咳嗽,气喘,支气管哮喘,胸中烦闷,胸痛,胸胁彻背痛,肋间神经痛,肩臂疼痛不举,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内侧痛,喉痹,瘿气,暴心腹痛,引缺盆中痛,胁痛引背,四肢逆冷,伤寒四肢热不已,脉代不至等。
-
一味药根
《*辞典》:一味药根:出处:《贵州良间方药集》拼音名:Y W iY o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马棘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一味药条。治咳喘,喉蛾,疔疮,瘰疬,痔疮,跌打损伤。②《浙讧天日山药植志》:治瘰疬,寒咳,小儿食积,痔疮,白喉,疔疮,毒蛇咬伤。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凉解毒,活血行瘀。
-
肺胀·脱证
定义:肺胀·脱证(lungdistensionwithcollapsesyndrome)是指阳气外脱,以胸高气促,额汗如珠,或冷汗自出,四肢厥冷,神志不清,喉间鼾声,鼻头发冷,脉微欲绝等为常见症的肺胀证候。胀病之一。《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临床常见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等五个证候。
-
肺胀·寒痰阻肺证
定义:肺胀·寒痰阻肺证(lungdistensionwithsyndromeofinternalblockadebycold-phlegm)是指寒痰内闭于肺,以面色青黑,四肢发凉,神志恍惚或不清,痰声漉漉,甚则舌短卷缩,言语不清,舌淡,苔白腻,脉沉伏等为常见症的肺胀证候。胀病之一。临床常见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等五个证候。
-
肺胀·寒饮射肺证
定义:肺胀·寒饮射肺证(lungdistensionwithsyndromeofcoldfluidhittinglung)是指寒饮内停,泛滥射肺,以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咳逆喘促,气逆不得平卧,痰稀泡沫量多,口干不欲饮,舌淡,苔白滑,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肺胀证候。食疗方法:推荐食材:干姜、生姜、淡豆豉、饴糖、羊肺、葶苈子等。胀病之一。
-
肺胀·热痰内闭证
定义:肺胀·热痰内闭证(lungdistensionwithsyndromeofinternalblockadebyheat-phlegm)是指痰热蕴结,内闭于肺,以面赤谵语,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胸中闷胀,喉中黏痰难出,甚则舌强难言,舌红,苔黄腻等为常见症的肺胀证候。胀病之一。临床常见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等五个证候。
-
遇仙膏
《疡科选粹》卷八:方名:遇仙膏组成:当归4两,白芷4两,两头尖4两,穿山甲25个,巴豆(研)120粒,蓖麻子120粒(研),土鳖21个(去壳),麻油1斤,黄丹10两(水飞,炒),乳香4钱,没药4钱,轻粉4钱,血竭4钱,麝香4钱。主治:无名肿毒,痈疽,发背,痞块,疮疡,痢疾及二便秘结、咳喘。咳喘,贴肺俞穴。
-
白云花根
3、平喘作用白云花根浸膏240mg/kg,白云花香豆精200mg/kg及香豆精化合物欧前胡内酯200mg/kg和欧芹酚甲醚200mg灌胃,对组胺恒压喷雾所致豚鼠哮喘有平喘作用,其中以白云花浸膏的平喘作用最好[2]。白云花根总香豆精小鼠灌胃的LD50为2810±31mg/kg[1]。虚寒咳喘;跌打瘀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每次1-1.5g。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药:宽胸理肺汤:法半夏、茯苓各15g,全瓜蒌30g,薤白、杏仁、陈皮、桃仁、地龙各12g,麻黄9g,甘草6g。苔薄,脉弦。阳虚水泛证症状:喘促气急、痰涎上涌、不得平卧,动则喘咳更甚,心悸气短、烦躁不安,尿少肢肿、形寒肢冷,腹胀、颜面灰白、口唇青紫,舌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滑数。
-
鹅管石
性味:补肺,壮阳,通乳。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鹅管石: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拼音名:éGuǎnShí英文名:CoralSkeleton别名:滴乳石、钟乳鹅管石来源:药材基源: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方解石的细管状集合体。具玻璃样光泽。生品擅于温肺化痰,通利乳汁,多用于肺虚咳喘,乳汁不下。
-
厚叶牛耳草
拼音名:HòuYèNiúěrCǎo英文名:crassifoliaParaboea别名:石灰草、岩石白菜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厚叶旋蒴苣苔的全草。根状茎圆形,长.花萼长约3mm,5裂至基部,裂片狭线形,外面被淡褐色短绒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700m的山地岩石上。性味:味甘;凉血止血。主肺虚咳喘;
-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
管壁水肿、黏液分泌,加之管壁内充满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碎屑及纤维蛋白形成的渗出物,造成细支气管腔部分阻塞,其远端有显著的肺气肿。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目前已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细支气管炎。剂量0.8mg/(kg·h),每天雾化12~有人认为肺功能异常与特异质及气道高反应性有关。
-
急性细支气管炎
管壁水肿、黏液分泌,加之管壁内充满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碎屑及纤维蛋白形成的渗出物,造成细支气管腔部分阻塞,其远端有显著的肺气肿。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目前已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细支气管炎。剂量0.8mg/(kg·h),每天雾化12~有人认为肺功能异常与特异质及气道高反应性有关。
-
小儿骨蒸
小儿骨蒸为病证名。《世医得效方》:疳劳“咳喘不定,虚汗骨蒸,渴而复泄,乳食迟进。”属肺疳重证。治宜消疳除热,用月华丸(《医学心悟》: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山药、百部、沙参、贝母、茯苓、阿胶、三七、獭肝、菊花、桑叶)、鳖甲散(《证治准绳》:黄芪、白芍、生熟地黄、鳖甲、地骨皮、当归、人参)加减。
-
叶上珠根
《中医大辞典》·叶上珠根:叶上珠根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主治风湿痹痛,慢性咳喘,劳伤疼痛,跌打损伤,子宫脱垂。④治劳伤疼痛:叶上果根、果上叶、大血藤、小血藤、柳叶过山龙各五钱,泡酒,早晚各服一次。(①方以下出《贵州草药》)⑤治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疟疾:叶上花根二至五钱,水煎服。
-
山麻黄
《*辞典》:山麻黄:出处:《中国药植志》拼音名:ShānM Hu nɡ别名:臭草(《植物名实图考》),裸芸香(《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蛇皮草(《植物分类学报》6(1):140,1957),虱子草、蛇咬药、千垂乌(《四川常用中草药》)。小叶柄短。5裂,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治感冒,咳喘,水积病及蛇咬伤。
-
对叶四块瓦
1.治感冒头痛,风寒咳喘,风湿痹痛,闭经,跌打损伤。《*辞典》·对叶四块瓦: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拼音名:DuìYèSìKuàiWǎ别名:四叶莲(《纲目抬遗》),四块瓦、四儿风(《贵州民间方药集》),四叶箭、金薄荷、四叶麻(《湖南药物志》),四叶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四叶金(《福建中草药》)。
-
人参补肺汤
治肺痈咳喘短气,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痰涎壅盛,或吐脓血,发热作渴,小便短涩。《外科枢要》卷四方之人参补肺汤:别名:参耆补肺汤、人参补气汤组成:人参1钱,黄耆1钱,白术1钱,茯苓1钱,陈皮1钱,当归1钱,山茱萸肉2钱,山药2钱,五味子5分,麦门冬7分,甘草(炙)5分,熟地(自制)1钱半,牡丹皮8分。
-
五子五皮饮
紫苏子莱菔子各4.5克白芥子1.8克葶苈子2.4克车前子9克生桑皮浙苓皮各12克大腹皮9克新会皮4.5克生姜皮3克功能主治:《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五子五皮饮主治痰胀,虽腹胀较轻,而仍喘肿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葶苈泻湿热以定喘,苏子降痰逆以散气,桑皮清肺肃金,腹绒泄滞宽胀,菔子消痰食;
-
鲅鱼
鲅鱼的食疗功效中医认为,鲅鱼有补气、平咳作用,对体弱咳喘有一定疗效;鲅鱼还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疗功能,常食对治疗贫血、早衰、营养不良、产后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症会有一定辅助疗效。3.吃鱼前后忌喝茶;4.鲅鱼含脂肪较多,易生油烧现象,陈变后还会产生鱼油毒,如不经处理,食后易中毒,须加注意。
-
紫茶颗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ichaKeli标准编号:WS3-B-3705-98处方:紫花杜鹃500g矮地茶500g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至60%,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加入适量蔗糖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琥珀汤
《产科发蒙》卷四:琥珀汤:处方:琥珀3克人参白术各9克茯苓6克桂枝附子干姜砂仁各3克陈皮破故纸桑白皮(童便浸,炒)各6克功能主治:益气温肾,利水消肿。治脾肾虚寒,小水不利,遍身肿满,或咳喘者。用法用量:上先用水5盏,煎葱并车前草至3盏许,滤去滓,次下胶末候消,次又下琥珀末微煎过,分作3次温服,不拘时候。
-
梨硼膏
处方:生梨1个(带边,作小孔,去瓤),硼砂5分(入梨内)。功能主治:天行咳嗽失音,咽痛,小儿咳喘。用法用量:梨用清蜜满入,封其孔,先以湿纸裹之,次以黄土泥裹,煨,待浓熟。食之。摘录:《济众新编》卷七
-
麻黄二陈汤
处方:麻黄5分,光杏仁3钱,姜半夏2钱,广橘红1钱,前胡1钱半,白前1钱半,茯苓3钱,炙草5分。功能主治:夹痰伤寒。感寒邪而生痰,毛窍外闭,肺气逆满,邪气无从发泄,咳喘痰多,证情较重者。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清肺化痰汤
处方:板蓝根20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橘红10克,天竺黄15克,元参12克,炒杏仁10克,白前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降逆止咳。主温邪犯肺。摘录:郭中元方《风劳臌膈》:方名:清肺化痰汤组成:山栀、淡芩、知母、贝母、麦冬、桑皮、桔梗、茯苓、橘红、瓜蒌仁、甘草。
-
背花疮
拼音名:BèiHuāChuānɡ别名:独色草、四季青、大石芥、铜钱草、石苋菜、阿飞虻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盾叶冷水花的全草。基出脉3条,侧脉数对,细脉末端常有腺点。苞片披针形。花被片3,不等大,果时中间1枚船形,侧生的2枚卵形;性味:辛;祛痰化瘀。主肺热咳喘;肺痨久咳;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
海藻石
拼音名:HáiZǎoShí别名:小海浮石、石花、大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珊瑚藻科植物太平洋石枝藻、冈村石叶藻的钙质化藻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潮间带2-3m或更深处的礁石上或牡蛎壳等基质上。表面较光滑,但可见藻体突枝,呈瘤状,有的附着基质。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软坚;利水通淋。主肺热咳喘;瘰疬瘿瘤;
-
红头小仙
《*辞典》:红头小仙: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H nɡT uXiǎoXiān别名:毛干药、甲冬仗、那猪草(《广西药枝名录》),紫背倒提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毛艾纳香的全草。单叶互生,椭圆形,长2~总苞片紫红色;生境分布:生于沟边、田埂。治风热咳喘,头痛,鼻渊,胸膜炎,乳腺炎。
-
麂子草
拼音名:JǐZǐCǎo别名:柄叶石松、石根子、石子草、石松柏、盗汗草、白布草、虱子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华南马尾杉的全草。孢子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6mm,宽约1mm,基部楔形,先端渐尖,全缘;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常绿阔叶林区,附生在树干或岩壁上。性味:苦;清热解毒。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
莨菪叶
《*辞典》:莨菪叶:出处:《科学的民间药草》拼音名:L nɡD nɡY 别名:铃铛草(《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麻性草(《湖南药物志》)。另含一种苦甙名天仙子苦甙。性味:《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苦,寒,有大毒。治胃痛,齿痛,气管炎咳喘。④《内蒙古中草药》:镇痛,解痉,止泻,治气管炎,咳嗽,气喘。
-
猫肝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肝:拼音名:MāoGān别名:家猫来源:食肉目猫科猫FelisocreatadomesticaBrisson,以肝脏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后面尾状叶较短,先端较钝,犁状叶凹窝较浅。性味:味甘;性平归经:肺;或晒干末酒调,每次9-12g。各家论述:《仁斋直指方》:治劳瘵,杀虫:黑猫肝一具,生晒研末,酒调服。
-
沙前胡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拼音名:ShāQi nH 别名:刚前胡、牛叫磨(《内蒙古中草药》),赛防风、假防风、野茴香(《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额勒森-照日古达苏(蒙名)。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硬阿魏的根。功能主治:解表,清热,祛痰,镇咳。治感冒发热头痛,肺炎,气管炎,咳喘胸闷,扁桃体炎,淋巴结核。
-
柿叶
《*辞典》:柿叶: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Sh Y 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叶片。化学成份:含黄酮甙、鞣质、酚类、树脂、香豆精类化合物、还原糖、多糖、挥发油、有机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叶绿素。②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经霜打落之柿树叶洗净晒干,研细末,早晚各服1钱,1个月为一疗程。
-
甜杏仁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部分栽培种味甜的干燥种子。甜杏仁的食疗功效甜杏仁性味甘、平,无毒。入肺、大肠经。治虚劳咳喘,肠燥便秘。"②《四川中药志》:"能润肺宽胃,祛痰止咳。治虚劳咳嗽气喘,心腹逆闷,尤以治干性、虚性之咳嗽最宜。"备注本品在江苏、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地有时作巴旦杏仁使用。
-
岩梭花
拼音名:YánSuō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丛毛羊胡子草的花。秆密丛生,钝三棱形,直径约1-2mm,基部具宿存的黑褐色叶鞘。苞片叶状,线形;小苞片被针形,先端刚毛状;小穗单生成2-5簇生,长圆形,长6-12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岩壁上。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摘录:《中华本草》
-
野毛金莲
拼音名:YěMáoJīnLián别名:毛叶兔耳风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五脉绿绒蒿的全草。叶片倒卵形至披针形,长2-9cm,宽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并下延至叶柄基部,全缘,两面密被淡黄色或棕褐色硬毛。蒴果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5-2.5cm,密被硬毛,3-6瓣自先端向下纵裂。性味:苦;止咳定喘;肺热咳喘;
-
叶上果根
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或西藏青荚叶等的根·《中医大辞典》·叶上果根:叶上果根为中药名,出自《贵州草药》,即《云南中草药》记载的叶上珠根的别名。主治风湿痹痛,慢性咳喘,劳伤疼痛,跌打损伤,子宫脱垂。子房被白色星状茸毛。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或山坡上阔叶杂木林中。
-
参贝北瓜颗粒
参贝北瓜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参贝北瓜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脾益肺,止咳化痰。用于肺脾气虚之咳嗽、痰多、气短或乏力。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小儿清热止咳糖浆
小儿清热止咳糖浆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小儿清热止咳糖浆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宣肺,平喘,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邪毒内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气促喘息,口干音哑,咽喉肿痛。糖尿病患儿、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咳喘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
咳平胶囊
咳平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咳平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苗医:中医:润肺止咳,化痰平喘。4.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