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神經阻滯療法

醫療技術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à hé shén jīng zǔ zhì liáo fǎ

4 準備

1.向患者介紹目的、方法注意事項,以取得合作。

2.備好各種物品和常用的神經阻滯藥物

5 方法

患者仰臥位,頭轉向健側,取下頜切跡中點,或稍偏向下頜骨喙突,以利於調整進針方向。用7號8cm長針,自進針點垂直皮面刺入皮膚,直達骨面,即蝶骨翼突外側板根部,測量進針深度,然後退針至皮下,調整進針方向,向後15°~20°,向上5°~15°,緩慢進針,繞過翼突外板後緣約0.5cm,出現下頜神經分佈區異感,表明針已達卵圓孔附近,回抽無血、無腦脊液,固定針頭,可先注入局麻藥0.5~1ml,觀察阻滯範圍,如範圍在下頜區及舌部,而無第Ⅰ、Ⅱ支的阻滯現象,說明針的位置正確,尤其是舌體麻木判斷下頜神經阻滯完善的確切指標。

6 注意事項

注意防治併發症。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