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wēn zhōng bǔ pí tāng
人蔘 黃耆(蜜炙)白朮(土炒)乾薑 陳皮 半夏(姜制)附子(制)茯苓 砂仁 肉桂(去粗皮,研)白芍(炒焦)甘草(炙)丁香
治小兒慢脾風,閉目搖頭,面脣青黯,額汗昏睡,四肢厥冷,舌短聲啞,頻嘔清水者。
上藥用煨姜爲引,水煎服。
《醫宗金鑑》卷五十一
溫中補脾湯
人蔘、黃耆(蜜炙)、白朮(土炒)、乾薑、附子(制)、半夏(姜制)、陳皮、茯苓、砂仁、肉桂(去粗皮,研)、白芍(炒焦)、甘草(炙)、丁香。
大補脾土,生胃回陽。
慢脾風。緣吐瀉既久,脾氣大傷,以致土虛不能生金,金弱不能制木,肝木強盛,惟脾是克,故曰脾風。其證閉目搖頭,面脣青暗,額汗昏睡,四肢厥冷,舌短聲啞,頻嘔清水。
煨姜爲引,水煎服。
白朮(去皮,炒)1錢2分,制半夏7分,蜜炙黃耆8分,人蔘8分,白茯苓5分,白蔻仁5分,乾薑(炒)5分,砂仁5分,官桂4分,陳皮4分,白芍(酒炒)4分,炙甘草4分。
慢脾風。成於吐瀉久瘧之後,身冷麪白,不甚搐搦,口鼻中氣寒,大小便清利,昏睡露睛,微微上視,筋脈拘攣者。
上加生薑1片,大棗1枚,用水2鍾,煎8分,溫服;兒小者,分數次服。
虛寒甚者,加熟附子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