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wén gé tāng

2 概述

文蛤湯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

3 金匱要略方論》方之文蛤湯

3.1 處方

文蛤石膏各五兩,麻黃甘草生薑各三兩,杏仁五十個,大棗十二枚[1]

文蛤70克 麻黃 甘草 生薑各42克 石膏70克 杏仁50個 大棗12枚

3.2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方論》方之文蛤湯主治吐後渴欲得水貪飲者;兼治微風脈緊,頭痛[1]

3.3 用法用量

水煎,分二次服[1]

以水1.2升,煎取400毫升溫服200毫升,汗出即愈。

3.4 各家論述

傷寒附翼》:病發於陽,應以汗解,庸工用水攻之法,熱被水劫而不得散,外則肉上粟起,因溼氣凝結於玄府也;內則煩熱,意欲飲水,是陽邪內鬱也。當渴而反不渴者,皮毛水氣入肺也。夫皮肉之水氣,非五苓散之可任;而小青龍之溫散,又非內煩者之所宜,故制文蛤湯文蛤生於海中而不畏水,其能制水可知;鹹能補心,寒能勝熱,其殼能利皮膚之水,其肉能止胸中之煩,故以爲君。然陽爲陰鬱,非汗不解;而溼在皮膚,又不當動其經絡熱淫於內,亦不可發以大溫,故於麻黃湯桂枝,而加石膏、姜、棗,此亦大青龍之變局也。

4 外科大成》卷二方之文蛤湯

4.1 組成

文蛤1兩,小麥1兩,皮消1兩,白礬1兩,蔥白10根。

4.2 主治

外科大成》卷二方之文蛤湯主治陰戶腫痛

4.3 用法用量

水煎,燻洗。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