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伤寒附翼
《伤寒附翼》为伤寒著作。本书专论《伤寒论》方,在不同程度上结合病因、病理及脉证阐述方义及其适应证。可供研究《伤寒论》方剂的参考。现存康熙等多种清刻本、1931年千顷堂石印本及《伤寒来苏集》本。
-
文蛤汤
文蛤70克麻黄甘草生姜各42克石膏70克杏仁50个大枣12枚功能主治:《金匮要略方论》方之文蛤汤主治吐后渴欲得水贪饮者;各家论述:《伤寒附翼》:病发于阳,应以汗解,庸工用水攻之法,热被水劫而不得散,外则肉上粟起,因湿气凝结于玄府也;内则烦热,意欲饮水,是阳邪内郁也。夫皮肉之水气,非五苓散之可任;
-
伤寒来苏集
即清·柯琴所撰《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之总称。书成于1669年。编法上的特点是“以证为主”,如麻黄、桂枝、白虎、承气汤证等,各以相关条目归纳类聚,柯氏予以阐析、注疏,条理比较清楚,并能充分发挥个人见解。因此,柯氏于上卷列论伤寒大法、六经、合病以及风寒、温暑、痉湿等证,并附平脉法;
-
桂枝二麻黄一汤
处方:桂枝1两17铢(去皮),芍药1两6铢,麻黄16铢(去节),生姜1两6铢(切),杏仁16个(去皮尖),甘草1两2铢(炙),大枣5枚(擘)。桂枝汤减用4分之2,麻黄汤减用4分之1,则固表护阴为主,而以发汗为复,假麻黄开发血脉精气,助桂枝汤于卫分作微汗耳。临床应用:①太阳中风《吴鞠通医案》:唐,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