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血熱腸燥證

脫肛 中醫證名 肛門直腸疾病 中醫肛腸科學 中醫學 中醫外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uō gāng ·xuè rè cháng zào zhèng

2 英文參考

rectal prolapse with pattern of blood heat and intestine drynes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脫肛·血熱腸燥證(rectal prolapse with pattern of blood heat and intestine dryness)是指血熱腸燥,以大便二三日一行,質乾硬,便時肛內腫物脫出,疼痛帶血,腹部脹滿,溲赤,舌質紅,舌苔黃燥,脈弦數爲常見症的脫肛證候[1]

4 關於脫肛

脫肛 (rectal prolapse[2])爲病名[3]。見《諸病源候論》卷五十。又稱脫肛痔[3],截腸(《外科大成》卷二)[4][4]直腸脫垂[5]州出(出《五十二病方》)[6]。是指以大便後或勞累、下蹲時肛管直腸黏膜或直腸全層或部分乙狀結腸脫出肛外爲主要表現的疾病[6]。其特點是直腸粘膜及直腸反覆脫出肛門外,伴肛門鬆弛,多見於兒童老年人

諸病源候論》卷五十:“脫肛者,肛門脫出也。”

脫肛相當於西醫的肛管直腸脫垂。包括直腸直腸黏膜脫出[6]

詳見脫肛條。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05.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80.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16.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04.

治療脫肛·血熱腸燥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脫肛·血熱腸燥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治療脫肛·血熱腸燥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脫肛·血熱腸燥證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