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種異質移植型Kaposi肉瘤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óng zhǒng yì zhì yí zhí xíng Kaposi ròu liú

2 註解

3 疾病別名

波西氏肉瘤、複發性特發性出血肉瘤

5 疾病概述

同種異質移植型Kaposi肉瘤又稱波西氏肉瘤、複發性特發性出血肉瘤,1872年由Kaposi首先報告。

6 症狀體徵

器官移植、特別是腎移植後,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所致,皮損廣泛分佈皮膚和粘膜,淋巴結內臟受累或不受累。病程進展快,但停止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皮損可自愈

7 疾病病因

病因不明,多因素引起,如基因易感性、地理環境因素及內分泌等影響本病發生。而且病毒感染和自身的免疫功能缺陷等也與本病有關。

8 病理生理

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漿細胞肥大細胞浸潤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大而突入管腔。僅個別損害可見由毛細血管及不同程度的肉瘤組織構成,並有紅細胞外溢及含鐵血黃素存在。因此,早期的組織象不是經常具有診斷價值,但在肉芽腫組織中出現大的突出的內皮細胞、溢出的紅細胞及含鐵血黃素時,應考慮到早期Kaposi肉瘤的可能性。在晚期損害中,組織象可以是內皮細胞顯着增生爲主,或血管周圍梭形細胞、異形成纖維細胞增生。在血管瘤性損害中,有許多血管腔,大小不一,大多爲單層大的內皮細胞,圍繞有成纖維細胞。間質常有紅細胞溢出和含鐵血黃素沉積,並見梭形細胞呈條索狀,交織排列,胞界不清,核呈圓形或梭形,向各個方向不規則伸展,深染,可見核有絲分裂象。梭形細胞構成許多裂隙,充滿血液,無內皮細胞襯托,間質內水腫出血、含鐵血黃素沉積。周圍有炎症細胞浸潤,可見壞死纖維化。

9 診斷檢查

早期損害如顏色、發病部位比較典型而且緩慢加重,則診斷較易。但如開始水腫明顯,則較困難,需結合組織病理檢查明確診斷。此外,尚需與其它肉瘤血管腫瘤區別。

10 治療方案

早期小損害可手術切除,局部放射治療較敏感,化療對絕大部分患者有效。皮損內注射,可能有暫時效果。

11 相關出處

皮膚病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