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泄要方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òng xiè yào fāng

2 方出《丹溪心法》卷二,名見《醫學正傳》卷二引劉草窗方

2.1 方名

痛泄要方

2.2 別名

白朮防風湯防風芍藥湯

2.3 組成

白朮3兩,炒芍藥2兩,炒陳皮1兩半,防風1兩。

2.4 主治

肝木乘脾,痛瀉不止。

2.5 用法用量

水煎或丸服。

2.6 加減

久瀉,加升麻6錢。

2.7 製備方法

上銼,分8帖。

2.8 各家論述

1.《醫方考》:瀉責之脾,痛責之肝,肝責之實,脾責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瀉。是方也,炒術所以健脾,炒芍所以瀉肝,炒陳所以醒脾防風所以散肝。或問痛瀉何以不責之傷食?餘曰:傷食腹痛,得瀉便減,今瀉而痛不止,故責之土敗木賊也。
2.《醫方集解》:此足太陰厥陰藥也,白朮燥溼,甘補脾溫和中;芍藥寒瀉肝火,酸斂逆氣,緩中止痛;防風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風能勝溼,爲理脾引經要藥;陳皮辛能利氣,炒香尤能燥溼醒脾使氣行則痛止。數者皆以瀉木而益土也。

2.9 附註

白朮防風湯(《葉氏女科》卷二)、防風芍藥湯(《不知醫必要》卷三)。本方方名,《醫統》引作“白朮芍藥散”。《醫方考》引作“痛瀉要方”《醫林纂要》引作“痛瀉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