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商陸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éng shāng lù

2 全國中草藥彙編》:藤商陸

2.1 拼音名

Ténɡ Shānɡ Lù

2.2 別名

野牽牛、野番薯、柵手、五爪金龍、山苦瓜苦瓜頭、百解

2.3 來源

旋花科番薯屬植物七爪龍Ipomoea digitata L.,[I. paniculata R. Brown, non Burm. f.],以根及葉入藥。根全年可採,同時將葉留下,分別曬乾

2.4 性味

苦,寒。有毒。

2.5 功能主治

解毒散結,逐水消腫。用於水腫腹脹便祕;外用治乳腺炎,癰瘡,淋巴結結核

2.6 用法用量

2~3錢;外用適量,鮮草搗爛外敷,或磨酒塗搽患處。

2.7 注意

孕婦、體弱者忌服。

2.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藤商陸

3.1 出處

出自《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

3.2 拼音名

Ténɡ Shānɡ Lù

3.3 英文名

Root of Fingerleaf Morningglory

3.4 別名

苦瓜百解薯、苦瓜頭、牛乳薯、五爪薯、野商陸、山水瓜

3.5 來源

藥材基源:爲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七爪龍的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 pomoea digitata L.[Convolvulus pan-iculatrs L.;I.paniculalus (l.) R.Br.]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採,根挖出後,洗淨,切片曬乾;葉多鮮用。

3.6 形態

多年生大型纏繞草本。具粗壯而稍肉質的根。莖圓柱形,有細棱,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3-11cm,無毛;葉片長7-18cm,寬7-22cm,掌狀5-7裂,裂至中部以下,裂片披針形或橢圓形,全緣或不規則波狀,先端漸尖或銳尖,具小短尖頭,兩面無毛或葉面沿中脈疏被短柔毛。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通常比葉長,具少花至多花;苞片早落,萼片5,不等長;花冠淡紅色或紫紅色;漏斗狀,花冠管圓簡狀,基部變狹,冠檐開展;雄蕊5,花絲基部被毛;子房無毛。蒴果卵球形,4瓣裂。種子4顆,黑褐色,基部被長絹毛,易脫落。花果期夏、秋季。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80-1020m的海灘邊矮林、山地疏林或溪達灌從中。

資源分佈:頒上於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3.8 化學成份

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賽醇乙酸酯(taraxerlo acetate),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東莨菪素(scopo-letin),蒿屬香豆精(scoparone)及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side)

3.9 藥理作用

塊莖分離甙後的醚溶性成分,對麻醉犬有降壓作用,此可能系直接抑制心肌及擴張血管所致;對兔小腸、大鼠子宮也有抑制作用。不溶於醚而溶於醇的部分則能興奮呼吸和升高血壓,升壓作用主要是末梢性的,但也有中樞性機制的參與;它還能興奮離體、在位的兔小腸子宮,鬆弛支氣管平滑肌(離體豚鼠肺灌流)。

3.10 性味

苦;寒;有毒

3.11 歸經

心;肝經

3.12 功能主治

逐水消腫;解毒散結。主癰腫瘡毒;水腫腹脹瘰癧

3.1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

3.14 注意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孕婦及體虛者忌服。

3.15 附方

①治水腫腹脹:一、藤商陸根一兩,同瘦豬肉二兩煲喫。(《廣西民間常用草藥》)二、藤商陸根三錢,千斤拔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②治瘡癤、癰腫、乳瘡及瘰癧藤商陸根、葉適量,酒糟少許。搗爛,用芭蕉葉包好煨熱,敷患處,每日換藥一次。(《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3.16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補血,清熱毒。治瘰癧,毒瘡。

2.《廣西民間常用草藥》:大瀉臟腑之水。治水腫腹脹,一切腫毒,瘰癧

3.17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