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uān jiǎo

2 《*辭典》:酸角

2.1 出處

《雲南中草藥選》

2.2 拼音名

Suān Jiǎo

2.3 別名

酸餃(《滇南本草》),酸梅、曼姆(《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通血香(《雲南中草藥選》)。

2.4 來源

豆科植物酸豆果實。春季採摘,除去種子曬乾

2.5 形態

常綠喬木,高達6~20米。樹皮暗灰色,成不規則裂開。枝多,無刺,小枝被短柔毛,皮孔多,褐色。雙數羽狀複葉,長8~11釐米,小葉14~40,長圓形,長1~2.4釐米,寬4.5~9毫米,先端鈍或微凹,基部偏斜不等,全緣,兩面無毛。花爲腋生的總狀花序或頂生圓錐花序;萼筒陀螺形,裂片4,披針形;花瓣3,不等大,黃色,有紫紅色線紋;下面2枚退化成鱗片;能育雄蕊3枚,花絲中部以下合生,其餘退化成刺狀,位於合生絲鞘頂端;雌蕊1,子房有柄,具多數胚珠莢果厚,長圓形,長3~6釐米,寬約2釐米,灰褐色。種子3~10粒,紅褐色,光亮,近圓形或長圓形。花期5~6月。果期7~12月。

2.6 生境分佈

多爲栽培,或野生於雜樹林、河邊、田地旁。分佈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雲南等地。

2.7 化學成份

果實糖類、d-酒石酸、檸檬酸、甲酸、2-蘋果酸有機酸。並含絲氨酸β-丙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氨基酸哌啶酸-2。

葉含d-酒石酸、l-蘋果酸牡荊素、異牡荊素、葒草素、異葒草素等。嫩葉及芽中富含銅。

2.8 藥理作用

果肉具輕瀉作用,可能因含大量酒石酸之故,煮熟者此作用即消失。種子的外皮含大量鞣質,非洲人用以治療痢疾煎劑用以治膿瘍。植物的某些部分有抗菌作用,樹皮剛無。其葉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球菌大腸桿菌抑菌作用有效成分可能是牡荊素。葉和莖的煎劑對離體豚鼠迴腸有較弱的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澱者)抑制作用較強,兩者對人員離體子宮均無明顯作用煎劑對離體兔十二指腸無明顯作用,對離體兔心則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在大鼠後肢灌流試驗中有顯着舒張血管作用,對麻醉狗的血壓煎劑及水提取物均無明顯影響。小鼠腹腔注射1克生藥/只,兩種製劑均無明顯毒性

2.9 性味

甘酸,涼。

①《滇南本草》:"味甘酸,平。"

②《雲南中草藥選》:"甘酸,涼。"

2.10 功能主治

暑熱,化積滯。治暑熱食慾不振,妊娠嘔吐,小兒疳積

①《滇南本草》:"治酒化爲痰,隔於胃中,同白糖煎膏,早晚服一錢。"

②《雲南中草藥選》:"清熱解暑,消食化積。"

2.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熬膏。

2.12 附方

預防中暑,飲食不振,妊娠嘔吐便祕,小兒疳積酸角五錢至一兩。水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2.13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