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葉七

利水消腫 中藥材 祛溼散寒 清熱解毒 中醫學 理氣活血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ì yè qī

2 茜草科植物四葉薇的全草·《中醫大辭典》·四葉七

四葉七中藥名,出自《全國中草藥彙編》,爲《江西草藥》記載的四葉草之別名[1]

2.1 別名

風車草四方草四葉七、蛇舌癀[1]

2.2 來源及產地

茜草科植物四葉薇Galium bungei steudel的全草[1]。廣佈我國各地,常見於長江中下游和華北地區[1]

2.3 性味

甘,平[1]

2.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1]

①治尿路感染赤白帶下痢疾;近用於腦脊髓膜炎,膿毒性敗血症,癌症[1]。煎服:15~30g[1]

②治咳血[1]。搗爛取汁,冷開水和服[1]

③搗敷治癰疽,蛇頭疔[1]

3 金粟蘭科植物湖北金粟蘭的全草或根·《中華本草》·四葉七

3.1 拼音名

Sì Yè Qī

3.2 來源

藥材基源:爲金粟蘭科植物湖北金粟蘭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loranthushenryiHemsl.var.hupehensis(Pamp.)K.F.Wu

3.3 形態

湖北金粟蘭 多年生草本,高40-65cm。根莖粗壯,具多數細長鬚根;莖直立,單生或叢生,有明顯的節,下部節上生一對鱗狀葉。葉對生,常4片生於莖頂;葉柄短;葉片紙質,寬倒卵形或近圓形,長7-14cm,寬5-10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圓齒,兩面均無毛,葉脈6-8對。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三角狀卵形;雄蕊3,基部幾分離,中央藥隔有1個2室的花葯,兩側藥隔各有1個1室的花葯子房卵形,柱頭平截。

3.4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山谷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於湖北、陝西、甘肅等地。

3.5 性狀

性狀鑑別 與四大天王相似,須狀根密集着生根莖上。

3.6 性味

辛;苦;溫

3.7 功能主治

功在祛溼;散寒;理氣;活血。主治勞傷腰腿痛跌打損傷感冒白帶

3.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3.9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

3.10 摘錄

《中華本草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6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