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眩暈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ī xuè xuàn yūn

2 英文參考

hemorrhagic vertigo

vertigo due to loss of blood[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失血眩暈爲病證名[1]。指因出血過多所致的眩暈[1]。《雜病源流犀燭·頭痛源流》:“失血眩暈,或吐衄太甚,或便血過多,或由傷胎,或由產後,或由崩漏,或由金瘡跌僕、拔牙。往往悶絕,不省人事。”治宜補血益氣[1]。用歸脾湯人蔘養榮湯等方[1]。危急者先益氣回陽,用獨蔘湯參附湯等方[1]

參見大脫血血虛眩運

大脫血爲病證名[2]。出《黃帝內經素問·腹中論》。指大量失血之症[2]。常伴見面白肢冷,汗出氣喘,脈沉微欲絕等[2]。《類證治裁》:“氣虛血脫,宜溫補以攝之。”治療急宜益氣回陽,用獨蔘湯參附湯龍骨牡蠣[2]。如大失血後,面色不華,神疲少食,則宜氣血兩補[2]。選用歸脾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人蔘養營丸等[2]。如陰血偏虛者可用加減四物湯、補營湯等方[2]

血虛眩運爲病證名[3]。又作血虛眩暈[3]。《症因脈治·內傷眩暈》:“血虛陰虛也,形體黑瘦,五心常熱,夜多盜汗,睡臥不寧,頭面火升,則眼花旋轉。火氣下降,則旋暈亦止,不比外感之常暈不休,不比痰火之暴發暴作,此血虛眩暈之症也。”多因損傷心脾,肝火熾盛,陰血虧耗而致[3]。治宜滋陰補血爲主[3]血虛無火者,可用歸脾湯補中益氣湯酸棗仁湯等方;血虛有火者,可用天王補心丹知柏四物湯知柏天地煎、知柏肝腎丸等方[3]眩暈可由失血過多所致[3]。《丹溪心法·頭眩》:“吐衄漏崩,肝象不能收攝榮氣,使諸血失道妄行,此血虛眩運也。”治宜補肝養血,益氣滋陰等法[3]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6.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3.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