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腎損傷分開放性及閉合性兩種類型。開放性損傷約佔15%~20%,戰時多見。閉合性損傷最常見於交通事故和工傷事故。腎損傷可併發胸腹臟器及其他部位創傷,特別是開放性損傷,應同時注意合併傷的診治。
關於腎損傷的分類,目前尚無統一意見。有按損傷的病理分爲挫傷、裂傷、粉碎傷、腎蒂傷者。亦有按損傷的程度分爲小型腎損傷(minor renal injuries)及大型腎損傷(major renal injuries)者。小型腎損傷包括腎挫傷、腎皮質表淺裂傷及腎包膜下小血腫,約佔整個腎損傷的85%~90%,一般均採用非手術治療。大型腎損傷包括腎深度裂傷、腎斷裂、腎碎裂及腎蒂傷,這類損傷需緊急手術治療。
外傷史和血尿是診斷腎損傷的基本依據。腰部出現腫塊者多示腎臟損傷嚴重,常需手術治療。爲判明腎臟損傷程度及決定是否緊急手術治療,在病情許可的條件下應行腹部平片、靜脈尿路造影、B超檢查及CT檢查,必要時可行腹主動脈-腎動脈造影,以判明傷側及對側腎臟情況(圖7.2.1.1-0-1~7.2.1.1-0-3)。有下列情況者,需手術探查及治療:
1.靜脈尿路造影有造影劑明顯外溢或腎臟不顯影或CT掃描造影劑外溢者。
2.併發腹腔臟器損傷者。
4.非手術治療過程中腎區腫塊不斷增大,肉眼血尿持續不止,短期內出現嚴重貧血者。
對開放性腎損傷的手術治療,目前的意見是:火器傷因多伴有胸或腹部臟器傷,且感染發生率較高,均應行手術治療。對經腹前壁刺傷所致者,亦多伴有腹腔臟器傷,應予手術探查。經背部刺傷未發現明顯尿外滲或收集系統損傷者,則可在密切觀察下行非手術治療。
11 手術步驟
11.1 1.切口及顯露腎臟
採用第12肋下切口,逐層分離,切開腎周筋膜,顯露腎臟(圖7.2.1.1-1)。腎臟不必完全遊離。
11.2 2.清除創口內污物
切開腎周筋膜後,清除腎周圍血腫、外滲的尿液及污染壞死組織。若爲火器傷,應仔細探查彈道內有無火器碎片及遊離骨片並予清除。腎臟創面上若有活動性出血,可用4-0可吸收線縫扎止血,對腎臟裂傷亦應爭取修補。若腎臟組織碎裂,無法縫合而又有出血者,可用明膠海綿浸以凝血酶敷於創面上,再用一張寬大的凡士林紗布鋪於腎臟表面(圖7.2.1.1-2)。
11.3 3.紗布填塞
用長紗布條緊貼凡士林紗布表面對創面進行填塞,以達到壓迫止血及傷口引流的目的(圖7.2.1.1-3)。注意填塞的紗布條應由深至淺依次摺疊,尾端置於切口之外,以便日後能順利拔出。
11.4 4.縫合切口
依次縫合切口各層,注意勿將填塞紗布的尾端縫合過緊,以免拔出困難(圖7.2.1.1-4)。